中国的孩子需要爱因斯坦的成长土壤

2011-10-13 15:45:33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9月28日,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2011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为中国的建设出谋划策。论坛自2005年起举办至今,尚未接待过一个中国国籍荣获科技、经济类诺贝尔奖的得主。记者不禁要问,孕育了5000年灿烂文明的土壤何以变质?怎样能培养出一个爱因斯坦?

  输不起的童年

  在爱因斯坦还不会开口说话的年纪,许多中国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各种兴趣班。9月幼儿园开学至今刚过一个月,5岁的阳阳就已经在4个兴趣班轮轴转,学习的课程有钢琴、舞蹈、数学等。“舞蹈是她自己选的;钢琴是我帮她报的,为了开发她的左右脑;数学也是为了她上小学打基础,现在的小学课程进度很快,不学怕赶不上。”阳阳妈妈无奈的表示。阳阳这样的孩子不是特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中国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成才,可谓煞费苦心。诸如美术、音乐、舞蹈、奥数等培训班一起上,让孩子苦不堪言。但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造出了中国的爱因斯坦呢?

  自1900年至2008年,美国已有274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占获奖总人数的70%以上,而其人口不到世界的5%。这并不是简单的巧合和个人能力问题,记者采访了来自美国的早教机构,天才宝贝教务总监Joy。也许从天才宝贝的教育理念中可以一窥美国世界教育强国的成因。

  “对比美国的教育,让我明显感觉到中国家长的急功近利。美国的孩子小时候并不是只玩不学,但美国家长比中国家长更宽容,他们容许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东西,而不是那些看起来对孩子更有利的东西。中国家长都明白早教培养的重要性,但用不对的方式来教育,反而让孩子伤在了童年。”

  在采访中Joy反复向记者强调,孩子在每个阶段有其不同的成长特点,家长一味强行灌输他们认为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只能使孩子的学习事倍功半。在初期,看似比别的孩子提前起步,但实际上已经伤害了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未来的发展。输不起的童年,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忽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就好比迫使没有充分汲取养分的花盛开,总免不了提前凋零,缺少芬芳。”

  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呢?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