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亲子宝典 > 早教百科 > 3-4岁 > 学交往

合作

PCbaby专家团审阅

  合作行为的概念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孩子们的通病,必须让孩子们意识到竞争固然重要,但合作更为重要,孩子迟早要走向社会,仅仅学习好远远不够,而要学会与人相处,拥有合作意识则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合作行为的意义

  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一个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其职业生涯、人际关系以及爱情婚姻都会出现严重问题和遭到失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理论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便是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由上可见,培养孩子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孩子合作精神的培养应引起我们家长的充分重视。然而,当今孩子的合作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由于家长教育的不得当,过度呵护与溺爱,很多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通常表现出不会与人合作,缺乏分享精神等

相关文章>>
 

  影响宝宝合作行为的因素

  第一方面是家庭因素

  由于早期的成长环境中缺少合作伙伴,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唤醒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第二方面是个性因素

  安德森(Anderson)发现智力水平中等幼儿的合作水平明显高于低智商与高智商幼儿。还有研究者发现,在18个月到5岁的幼儿中,更有能力在游戏中运用符号的个体也更有能力采用合作的方式解决人际冲突,即比较、分析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此外,马库斯(Marcus)发现活跃开朗、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与爱心的儿童能更经常地与人合作;而性格内向、消极被动、依赖性强的儿童往往不善于与人合作。

  第三个方面是认知因素

  布朗纳等人指出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会妨碍合作行为的出现,而其不断发展的对主一客体(即人一我)关系的认知则能有效地促进其同伴合作。

  促进宝宝合作行为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民主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是培养孩子合作精神的首要条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愿意、乐于合作。因此,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和人格,全方位地接纳自己的孩子,不失时机地以赞美、鼓励的语言同孩子说话。一般情况下,如果父母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理解与尊重孩子,用委婉的语调与孩子交谈,就比较容易赢得孩子的合作。如孩子有了差错,家长可借故暗示孩子的缺点,而不当面数落,给孩子一个自我省查的机会。家长有了差错,也要向孩子认错道歉,请求谅解,这样做让孩子信服的同时,也无形中为孩子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一方面可以使孩子明白父母已经考虑到了他的观点和利益,同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委婉的口气可以增加协调的气氛,减低反抗心理并赢得合作。如对孩子说:“很抱歉打扰你”“如果你乐意帮忙,我会很高兴”,“谢谢”“对不起”等等。

  二、为孩子树立合作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他们往往会依照父母的做法和小伙伴交往合作。因此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爸爸妈妈之间,爷爷奶奶之间、婆婆媳妇之间是否能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妈妈烧饭做菜,爸爸在旁帮着洗菜、拣菜;家里搞卫生妈妈拖地,爸爸在旁帮着整理;奶奶买衣服,妈妈则帮着出主意,这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另外,父母与邻里之间、与同事之间、与亲戚之间的合作也是孩子观察、学习的榜样。

  三、为孩子创造合作的机会

  父母应多为孩子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合作。父母应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等热闹的公共场合,或亲戚朋友家去玩,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往,多为孩子创设结交小伙伴的机会。也可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如,孩子玩娃娃家角色游戏时,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相互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如“拍打气球”的游戏,孩子必须轮流拍打气球,相互配合,气球才不会掉下来,此外,共搬玩具筐、共整理玩具、帮助邻居看小弟弟、小妹妹等大带小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孩子提供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合作的机会。

  四、教给孩子合作的技能

  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孩子往往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家长教给孩子合作的技能,指导孩子怎样去合作。家长可通过图书、画册、电视,或孩子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分享合作,还可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两个小朋友,只有一个玩具怎么办”?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两个人轮流玩”,或者“两个人一起玩”,等等。

  如孩子在下棋时,往往都想赢,所以争吵、耍赖的情况时有发生,父母就可让孩子知道如何谦让,如何遵守规则,碰到问题怎样去商量等;如几个孩子在一起搭积木,就应该让孩子学会一起商量,分配工作;遇到矛盾时,就应尊重孩子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孩子比较“看法”,最后共同确定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方法......,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通过一次次的交往,孩子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懂得玩游戏前,要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时可互相谦让、轮流;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言语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这样,孩子到了集体中便会主动与人合作,易于与其他孩子相处。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尝到合作的甜头而渴望合作。

  五、让孩子感受合作的快乐

  孩子做出合作行为,但孩子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当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完事情后,父母应当真诚地表示感谢,让孩子感到被需要,事情没有他的参与是做不成的。当家长看到孩子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配合得真好!”家长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语言,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的点头、翘起的大拇指等,能使孩子受到极大的鼓励,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增强自尊、自信和上进心,强化了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的、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这对巩固、强化合作行为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其重要的。此外,家长应注意引导孩子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孩子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决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家长精心的教育和情感感染。只要家长充分认识合作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合作教育的意识,随时向孩子进行合作精神教育,孩子的合作精神,合作行为就一定能够得到顺利发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

合作相关的问答
装亲子宝典 赢母婴豪礼
育儿图片推荐
联系编辑

联系编辑:丁笑
联系邮箱:dingxiao#pcbaby.com.cn(请将#改成@)
联系电话:020-38178288-3033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