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中了养生文化的毒

2010-05-21 14:30:10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小心中了养生文化的毒

  养生的概念越来越流行,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悖论,对待这些流传已久的养生方法和现代养生学,我们应该要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海产品皆有毒!”“吃豆腐伤肝肾!”“每天只应吃两餐!”“维生素片不可食用!”“块状的肉类不能吃!”“阑尾炎喝点泻药就好了!”——这些奇谈怪论,都来自于最近很畅销的“刘太医”的养生书籍。据悉,近年来数量众多的健康养生类书籍开始充斥中国图书市场,然而据专家分析,这类书大多数都有一个共性:“养生”观点耸人听闻,往往打着中医旗号否定现代医学常识,夸大日常行为对身体的危害。(《中国新闻周刊》12月24日)

  观点荒诞却偏偏有市场,原因就在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养生文化”传统。当然,并非所有的“养生文化”都是没有价值的糟粕,古人传下来的许多养生技巧和理念是很有道理的。但也应该看到,由于认知手段和技术能力的局限,古人的养生观点中亦有相当多的“想当然”成分,某些做法和理念已经被现代科学很充分地证伪和指谬。然而有些匪夷所思的是,即便某些显然荒谬的养生观点,不但迄今仍有谬种流传,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就此,上述观点如此荒诞的养生书籍竟然也能热销是症候之一,时下某些国人对所谓“进补”的狂热又是症候之一。

  比如,时令过了冬至,在养生文化中这是人体“进补”的黄金季节。这本来无可厚非,冬季适当“进补”确也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然而,看现在某些人的所谓“进补”,却委实太过疯狂:补肾,补血,补脑,补钙,补胶原……全身上下到处都补,但凡衣、食、住、行,用具都是“保健”的,就连呼吸据说也有了“生命气”。只要能“补”,有些人真是什么都能吃下去。如前几年媒体曾报道:某些城市竟然出现了以新鲜人体胎盘为原料的“胎盘宴”,而且竟然“生意非常火爆”。

饭后百步该如何走? 体能运动有助改善慢性疲劳综合症 注意:6岁前的孩子最容易感染乙肝

太平洋亲子网专题

  这就难怪有人讽刺道:时下社会上流行一种“肾亏文化”,某些痴迷于此的国人也被打趣为“东亚药夫”。但足够反讽的是,虽如此讲究,但却没把中国补成个长寿之国,即便在国内最长寿者,也恰恰多是那些居身僻远没有条件“进补”的穷人;曾经有则八卦新闻表明,中国人平均每年性生活的频率排全球倒数第7位——假如该数据当真,则更是对热衷“进补”的国人的莫大嘲弄。

  要说,企求身体强健也是好的,以“进补”的名义贪贪口福也没有什么不对。但问题的关键是,很多所谓的“进补”除了其毫无科学道理的愚昧性之外,同时也对环境形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为了“进补”,我们曾经吃出了“非典”;为了“进补”,当下有很多动物已经被吃成濒危,很多植物被吃近绝迹;为了“进补”,某些人滥服滥用药物,其负面影响近年来也已渐显。是故,变异的“养生文化”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并不是仅仅关乎个人的小事。

  然而,无论多么显然的荒诞,无论对环境的影响多么重大,偏有人不断为变异的“养生文化”推波助澜——除了数量众多的“养生”类出版物,多年来,众多媒体还对各类危言耸听的补品广告毫无节制,有一些甚至成为广告“标王”。当然,也许还难以确切区分,究竟是变异的“养生文化”催生了这股商业潮,还是商业潮造就了这种“文化”。但无论如何,都到了对这种变异的“养生文化”提起足够警惕的时候了。

饭后百步该如何走? 体能运动有助改善慢性疲劳综合症 注意:6岁前的孩子最容易感染乙肝

太平洋亲子网专题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