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2023-01-12 21:08:53 小孩子喜欢撒谎怎么教育才好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低龄儿童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观,很多是非都分辨不清,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做好引导,尤其是宝宝做错事的时候,要严肃对待,那么小孩子喜欢撒谎怎么教育才好呢?

  • 2011-12-31 17:59:47 说谎的孩子成就会越高

    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的这项研究也发现,老实的孩子非常少。他们找了两岁到十六岁的孩子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孩子从两岁起就会撒谎。年纪越大,撒谎的比例越高,技巧也越好。

  • 2009-10-20 08:59:44 宝宝“终极”坏习惯:撒谎、嫉妒等道德偏失

    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 2009-07-21 14:47:03 聪明妈妈理智对待宝宝撒谎

    孩子有时候会说些不存在的事,这并不能简单的以“撒谎”对待,也许是小孩子虚荣心理作祟,也可能是他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妈妈们千万不可随意呵斥,聪明的妈妈都应该像悦悦妈一样,耐心引导,对症下药。

  • 2008-10-08 09:10:44 各地妈妈支招:宝宝要买这买那怎么办

    我家凯凯现在23个月,我和他爸爸周末常带他去商店或者超市买东西。可是,小凯凯看到玩具常赖着要玩要买,去普通的超市也忙活不停,什么都往推车里放。好好和他说也不听,有时候还会撒谎找借口;真的板起脸来,他就委屈地乱哭,弄得我们很尴尬,不知道其他妈妈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办的?

论坛
  • 2021-03-30 10:21:09 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性

    感觉动作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动作是智慧的基础,而且动作对于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书写能力都有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 感统失调的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到了孩子上学以后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与正常儿童相比就有了较大的差距。 跟其他正常孩子相比, 存在感统失调问题的孩子在学习中也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学习能力比较低下,不会和同学交往,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差,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大可不必为此过于忧心忡忡。 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要关注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状况,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早期训练,又要充分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幼儿阶段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 很多父母会误解,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问题儿童而进行的训练和矫治,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和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就提出过:0-6岁的学习主要以感觉学习为主。 我们知道0-6岁是孩子各方面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感觉器官本身发展还不够完善,还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 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而且为这个阶段的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感觉统合的训练和游戏,可以帮助成长中的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他们今后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感统训练对幼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0-12-14 16:40:48 怎么教孩子养成英语阅读习惯呢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带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模仿家长,在互动中掌握了。少儿英语呢,是语言。学语言是在学什么呢?说话,言之有物。所以,通过事物来表达。认知物体名称的时候,也是在做事啊。孩子怎么做事呢,家长已经开始教了。家长呢,平时,是通过物体,来教孩子怎么去做事。认知物体名称,就是为了教会孩子如何去行为和表达。所以,物体的名称,并不是终点;终点是孩子的思维。比如英语单词,借助于听力,口语,阅读和拼写,是来实现自己,让思维得到完善和充实。这样,行为和表达更通透和全面。如果读了英语,终点不能落到思维,就没有实践。听了英语,不能使用思维,就听不懂啊。思维就是实践,而实践,就是在完善和锻炼思维。 家长是孩子好的榜样,比如孟子在读书的时候,他的母亲在旁边织布,此时,孟子读书走神了,想不起来了。他的母亲,就马上把织布给割断了,说,人不能半途而废,就像忙活了半天,织好了布。如果不谨慎,不认真,就会成为次品。当孟子看到邻居杀猪的时候,就问“邻居家为什么要杀猪呢?”,孟子的母亲随口说“是给你吃的啊”。此时,孟子的母亲,马上领悟到,为什么要说谎呢。作为孩子的榜样,这不是在教孩子撒谎吗。如果家长都在撒谎,孩子就会觉得这是正常的啊。在学习上,怎么能真心实意呢。学习过程,是经不起一点虚伪的。于是,孟子的母亲,就买了肉给孩子吃。在日常生活中,孟子的母亲,并不懂孟子所读书的具体内容,但是呢,她明白,只要在事情上诚信。而读书的过程,也是在做事啊。 语言是实践的外在表现,如果语言离开了实践,就不能准确表达了。课堂上,可以跟着老师模仿,模仿的过程,就是在实践。实践了就有了思维了,有了思维的时候,如果复习的时候,是向课本上求呢,还是向思维中求呢。此时,也是在锻炼孩子思考能力。善于思考,就会让事情得到充分的考虑,从而准确地安排。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家长辅导的时候,如果有问题,可以问孩子,自己在课堂上,是怎么操作的呢。引导孩子去向自己寻求结果。 有的时候,句子学过了。但是,复习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什么意思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去除疑惑,就可以获得结果。而不是去增加,如果不把疑惑搞清楚,增加的越多,越难以理解啊。去除疑惑的过程,就要先把问题找出来。在找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已经在实践;在实践中去完善思维,当思维得到了完善,问题也就没有了。比如一个英语单词,使用它去完成事情,在事上去求单词的意义。 那如果找出来了问题,但是还没解决怎么办呢?比如阅读英语故事的时候,有一段读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找自己熟悉的单词或句子,仔细揣摩,从而产生语境。比如找到地点,时间,人物,事情。在一句话中,有事和物组成的。物的名称,可能不认识,但事情总是要熟悉的。事是围绕着物而产生的,要知道是什么事,学会思考。很多时候,事呢,都是为了物体为服务的。比如课堂上,老师努力地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和环境,都是为了让孩子认知单词。通过互动游戏,是为了锻炼对话能力,更是为了应用单词。 所以,老师做事的过程,更重要。跟着老师,参与活动,才能收获单词。收获的事物,越是在单词上求,精力越分散,效果反而不好。越是在事上求,单词只是收获的事物名称。老师是基于什么情景来教的,通过练习,来精练情景。孩子能够模仿动作和发音,思维中必然是有动作和发音的方法,而动作和发音的过程,在思维中就是情景。孩子参与练习,是为了让思维中的情景更准确,其实呢,就是让发音更标准,行为更符合要求。 凯顿儿童美语 可以咨询试听。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0-11-11 12:42:32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信任感?| 育儿经

    我们80后这一代父母总是试图寻求完美的育儿之道,其实,在寻求育儿方式之前,明确好育儿态度更重要。孩子本身就是父母最好的礼物, 父母无条件地接受和欣赏 这个礼物,就是在完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联结,而这种联结对于婴幼儿建立在这个世界上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是至关重要的。 当 无条件被爱和被接纳的需要 在一个人的婴幼儿和孩童早期发育时期被满足后,这个信息就会贯穿他整个生命,形成自我接纳的基础:“我是被别人接纳的,所以我也能接纳我自己。” 很多父母也在关于孩子安全感、自信心的建立方面非常重视,尤其是身边很多妈妈,从孩子出生起就母乳喂养、陪睡抱睡,娃不离身,试图通过亲密育儿法 帮助早期的孩子建立安全感、信任感。 其实,除了满足孩子身体的需要,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掉的“情感安全”的需要。而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也更复杂。 破坏孩子情感安全感建立的体验往往包括: 大人们提高嗓门讲话、骂人, 把一个孩子的错误跟其他孩子的成功进行比较, 用惩罚或后果来威胁孩子,甚至揍孩子、打屁股等…… 甚至大人们做事的消极心态也会影响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由此可看出,并不是大人陪伴孩子时间长,就能给孩子安全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多秘密不愿跟父母讲,却愿意和他们信得过的外人讲。甚至有些孩子从很小开始就习惯跟父母撒谎,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没有“讲真话”的安全感。 学会从孩子视角看问题 婴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本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他们是一点点发展出为他人着想的能力的。从发育的角度来看,他们尚不懂得与他们分享玩具、耐心等待或者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他们也无法理解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有多长。当然,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短暂的生活经验也无法让他们针对某件事做出明智的选择。 如果孩子还没有完成发育之前,就期望他们具备成年人的思考和行动能力,就是在威胁他们的情感安全,破坏他们信任你的能力和愿望。 出于对你的爱,你的宝贝会努力听从你的劝告,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或者去体会其他孩子的感受,当他觉得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就会感到困惑和气馁,因为他在试图做一件他的发育能力所不及的事。 此时,大人无论是威胁还是收买都不能影响他的行为。大人的这些做法只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因为他无法按照你的要求去完成这件事。 从婴幼儿阶段到青少年时期,试图满足父母的期望,却又没有能力完成,是孩子们常常经历的体验。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成长阶段,他们需要大家尊重和体谅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走向成熟的时间表。很多父母会用一种严苛的态度对待他们看到的十几岁孩子所做的“愚蠢判断”。 然而,判断力是孩子们有待增强的一种能力。年轻人的大脑需要机会去变得成熟,才能做出良好的判断。他们需要练习,也需要家长们的耐心,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走过的弯路。 如果大人能够留意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迹象,在孩子准备就绪的时候稍加引导,就可以确保他们的安全感,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成长的下一阶段。 用尊重的方式去倾听孩子 如果孩子跟身边关爱他、接纳他的成年人有很好的情感联结,就会生出心满意足的感觉,这种感受是滋养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而跟孩子建立联结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尊重的方式去倾听他,去感受他在那个时刻试图表达和分享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在和大人沟通时,不外乎两件事情: 他的感受和他的需要 。 当孩子的沟通与大人有了分歧时,当孩子拒绝按照你的要求做事时,你的反应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果孩子坚守他的立场坚持对你说“不!”,你是否会把它当成是一种挑衅?你是否会感到生气,开始防御,并试图用说教或者惩罚的手段让他改变主意? 其实,大人如果冷静下来,认真体会孩子当下的需要,就会发现,孩子跟你说“不”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对其他的事情说“是”。如果你肯花一点儿时间了解当下孩子为之兴奋的事情是什么,而不是纠结在自己的想法上,就可以平息潜在的冲突。 比如最近米妹经常不愿意配合穿衣服。因为孩子到了1岁多,随着运动能力越来越发达,探索世界的欲望强烈,基本上是不喜欢被束缚的。 每次当她蹦蹦跳跳玩得正开心的时候,我要给她穿裤子,就会被她拒绝。这时候,如果我说:"快先来穿裤子,等穿好了再去玩。”那么她一定不会服从,会继续蹦蹦跳跳。因为我没有认同她当下想要玩的需要。当我顺着她想要玩的需求说:“来宝贝,让你的小脚丫藏到裤子里躲猫猫,躲好了我们一起来找它,好不好?”这时,米妹通常就会很乐意配合。因为我把穿裤子变成了一场好玩的游戏,这样既满足了米妹当下想要玩的心,也达到了我的目的。 与孩子共情 共情,也就是理解、认同孩子的需要,并用温柔、充满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这份理解与认同。共情做好了,就能巧妙地化解潜在冲突,与孩子建立好联结,让孩子在每一次沟通中,都能得到并强化大人对他的爱与接纳,然后在爱的滋养中健康成长。 讲两个米妹的例子。 前几天婆婆在喂米妹吃饭时,米妹看到餐桌上放着她的零食泡芙,就喊道“泡芙,米米吃泡芙。”然后婆婆就说:“不可以,吃完饭才可以吃泡芙。”然后米妹就不干了,声音更大了:“米米吃,米米吃……”婆婆继续说:“饭还没吃完,怎么能吃泡芙呢?来,赶紧把饭吃完我们再吃泡芙吧。”米妹依旧哼闹着说:“不行嘛,不行嘛,要吃!”然后我就看俩人对峙着沟通进行不下去了。 婆婆其实全程语气都特别温柔、冷静、充满爱,并没有表现出生气、教训的姿态,但是,为何米妹还是不听呢?其实,就是没有做到共情。一句“不可以”直接否定了孩子的需要,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理解和认同,孩子当然不愿听从大人了。 我们再看接下来这个例子: 给米妹补充VD以前都是直接滴进米粥里,最近 直接改成滴进宝贝嘴里喝,感觉这样既省事又避免浪费。结果米妹特别喜欢这个味道,滴了1滴(一天1滴的量就够了)喝完之后,还要喊着喝,我就跟她说:“Amy,妈妈知道你很爱喝这个VD,味道很好喝对吗?那今天喝完1滴之后,明天我们可以继续再喝1滴,每天都可以喝1滴~如果你还是特别想再喝,那我们就一起期待明天早上起床之后再喝1滴吧,好不好?”米妹想了几秒后,便满足地回答我说:“好的。”之后就继续乖乖吃饭,再也不提VD了。 米妹之所以这么干脆利索地回复我,也是因为她听出来我认同了她当下的感受。然而我并没有纵容她这个需要,依旧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但方式变得柔软,不那么硬碰硬,不去直接拒绝她,而是把“否定她的需要”变成“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同时也是在延迟满足她的需要。 事实证明,制定规则与延迟满足会给孩子更大的幸福感。米妹每天早上吃饭时喝到1滴VD时,总是一副超级满足的表情,还会开心地自己伸出一根手指比划着说道:“1滴!”意思是喝到1滴了,内心非常享受“1天喝1滴"这个规则。 米妈碎碎念: 今天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字,希望大家不要嫌篇幅长哦,个人觉得育儿之道太理论化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话术,更方便大家实际操作。因为很多人按照同一种育儿理论生产出不同方向的话术,其育儿结果也是大相径庭。

    本帖有30条评论

快问
  • 2015-11-09 23:01:42 儿童有时候会撒谎,做为父母应如何做?

    与孩子做好沟通,了解他们为什么撒谎,并且要郑重其事的告诉孩子撒谎的危害性。孩子撒谎时父母应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孩子明白撒谎的后果,同时对于孩子诚实的表现要给与一定的鼓励。另外就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不可以在孩子面前撒谎。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