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2009-01-14 09:17:48 新生宝宝听力的保护原则

    注意疾病或者药物伤害宝宝的听力。仔细照顾宝宝,防止某些损害婴儿听觉器官的疾病的发生,如流脑、乙脑、病脑、结脑、麻疹、中耳炎等;宝宝一旦罹患疾病,父母要注意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小诺霉素、巴龙霉素、新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谨慎使用。

  • 2008-10-23 09:48:25 孕17周:音乐胎教会使孩子性格孤僻?

    音乐胎教是当下非常流行的胎教方式,很多父母都认为这种方法好处多多。其实,音乐胎教也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

  • 2008-06-03 09:31:53 宝宝睡眠的环境不要太嘈杂

    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长期受噪音刺激会使脑细胞受到损害,影响大脑发育,使孩子的智能、语言、识别、判断和反应能力的发育受到阻碍,从而成为低能儿。噪音还影响婴儿的睡眠,造成生长激素和其他有助于生长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减少,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个子长不高。噪音还会使小儿的食欲下降,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营养不良。噪音刺激交感神经,使之紧张,并损害听力,形成“噪音性耳聋”。

  • 2008-05-17 09:04:38 你听说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吗

     研究显示:新生儿严重听觉障碍发生率为1-3%,更多的婴儿出生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对有听力障碍的患儿,尽早干预治疗,被认为是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的有效方法。新生儿的外周听觉系统发育基本完善,具有可在数天内进行筛查的基本条件。

  • 2008-05-05 09:26:10 孕21周:胎教音乐会损害胎儿听力吗

    由于母亲怀孕期间不恰当的胎教,导致一名出生才一个月的婴儿听觉神经受损。原本就颇具争议的胎教再起波澜。而胎教音乐会损害胎儿的听力和胎儿到底能否听到外界的音乐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论坛
  • 2020-06-29 11:18:06 hibaby蜜月分享:新生儿黄疸应该怎么做?

    “十个宝宝八个黄,自己会好不用管?” “宝宝黄疸,快停母乳!” “宝宝有黄疸,长大变笨蛋”...... 黄疸到底该怎么做?菜鸟爸妈已经一脸懵圈。别急,今天就来说个明白。 生理性黄疸 几乎所有新生宝宝出生后都会出现黄疸,足月的孩子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现黄;生后5~7天黄疸程度达峰值,但仍属于相应日龄的正常范围;之后黄疸值逐减,2周左右消退。 在此期间,宝宝的精神、吃奶、睡眠良好,这样的黄疸称之为“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儿童,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可以接种疫苗。 不过,目前国际上已经建议不采用“生理性黄疸”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采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作为判断是否需要干预的标准,以及确定出院后随访监测的时间。 病理性黄疸 但如果新生宝宝的黄疸出现的时间过早(<24小时),或黄疸期间胆红素值大于相应日龄正常值的高限,或黄疸消退延迟,或消而又再次出现。 还伴嗜睡、吃奶减少、精神差等现象,这通常就属于“病理性黄疸”的范畴,需要积极干预治疗。 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不能接种疫苗。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宝宝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宝宝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 2.新生儿败血症。 3.新生儿溶血症。 4.胆道闭锁:这种情况多在出生后2周才开始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 5.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 黄疸过高警惕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黄疸主要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这种胆红素分子在血液中呈游离状态,可以穿透血脑屏障。 新生儿因为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成熟,一旦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就有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 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可是对宝宝正处于发育状态的脑造成永久性的损害,遗留如脑性瘫痪、听力障碍、智力落后等后遗症。 但不要太过紧张了,胆红素浓度达到大于425~510μmol/L(25~30mg/dl)才会对宝宝造成严重伤害,做好预防是关键。 宝宝黄疸可能与妈妈血型有关 O型血女性第一胎不容易发生溶血,但只要第一胎生出A型血或者B型血的孩子,母亲体内就会产生红细胞抗体。 二胎生出A型血或者B型血孩子时,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循环后,引起红细胞破坏,就会产生大量胆红素,形成溶血性黄疸。 这是临床上常见的ABO母婴血型系统不合。 此外,还有少见的Rh母婴血型系统不合及其他母婴血型系统不合。换血疗法是治疗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了预防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要尽量避免早产,不给孕妇用维生素K3及磺胺、水杨酸类药物。 对有母婴血型不合者,应做好出生治疗准备(包括换血)。积极预防感染,及时处理早产及其并发症。 母乳性黄疸仍可以喂母乳 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生1周后黄疸仍然明显或继续加深,但是精神好、食欲好,大便黄色,体重增长良好,经过检查没有其他导致黄疸的原因,可以考虑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有时会持续到生后2个月才消退,一般不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一般也无需特殊治疗。母乳性黄疸可以通过频繁哺乳促进孩子排便、排尿帮助退黄。 注意,有的宝宝在停母乳喂养3天后胆红素明显下降,但是恢复母乳喂养后胆红素值又会上升,这种情况通常也是正常的。 反弹后的胆红素值往往会比停母乳之前要低一些,所以一般也不需要再次停母乳。 如果胆红素水平接近治疗的阈值时,也可暂时中断母乳喂养一两天,期间用婴儿配方奶粉代替。 随着宝宝的肝脏功能逐渐发育成熟,黄疸最终还是会退掉的。胆红素值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波动,但总体来看是波动向下的趋势。 但这个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经皮胆红素、定期到医生处随访,并且有些母乳性黄疸的宝宝也需要光疗,这些情况都交由医生来做判断。 生理性黄疸不用茵栀黄也能退 3年前,国家已经明确禁止注射茵栀黄。但很多妈妈不清楚,口服药同样有风险。 口服茵栀黄后会出现腹泻、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口服茵栀黄的退黄原理与泻药相似,就是让孩子多排便,将多余的胆红素排出体外黄疸自然就退了。 其实生理性及母乳性黄疸不用茵栀黄也能退;病理性黄疸用茵栀黄也退不掉。 而使用茵栀黄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便频繁得烂屁股或便血。新生儿肠道功能发育本来就不完善,频繁的腹泻,超出了其可以承受的范围。 黄疸到底该怎么治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就是促进体内胆红素的排出,目前的治疗方法有三种:换血、光疗、药物。 注意,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就诊: 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24小时内) 2、黄疸颜色加深如柠檬黄或橘黄 3、精神状态异常如:昏睡难醒,持续哭闹 4、有白陶土样大便 5、吸吮无力、食欲差 6、皮肤黄染突然加重,或黄疸退而复返。 要提醒的是,头胎曾患病理性黄疸的话,二胎“中招”的机率也很高,务必提高警惕呀~

    本帖有53条评论

  • 2020-05-12 19:25:26 Hibaby蜜月分享|新生宝宝出现黄疸怎么办

    “十个宝宝八个黄,自己会好不用管?” “宝宝黄疸,快停母乳!” “宝宝有黄疸,长大变笨蛋”...... 黄疸到底该怎么做?菜鸟爸妈已经一脸懵圈。别急,今天就来说个明白。 生理性黄疸 几乎所有新生宝宝出生后都会出现黄疸,足月的孩子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现黄;生后5~7天黄疸程度达峰值,但仍属于相应日龄的正常范围;之后黄疸值逐减,2周左右消退。 在此期间,宝宝的精神、吃奶、睡眠良好,这样的黄疸称之为“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儿童,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可以接种疫苗。 不过,目前国际上已经建议不采用“生理性黄疸”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采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作为判断是否需要干预的标准,以及确定出院后随访监测的时间。 病理性黄疸 但如果新生宝宝的黄疸出现的时间过早(<24小时),或黄疸期间胆红素值大于相应日龄正常值的高限,或黄疸消退延迟,或消而又再次出现。 还伴嗜睡、吃奶减少、精神差等现象,这通常就属于“病理性黄疸”的范畴,需要积极干预治疗。 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不能接种疫苗。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宝宝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宝宝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 2.新生儿败血症。 3.新生儿溶血症。 4.胆道闭锁:这种情况多在出生后2周才开始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 5.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 黄疸过高警惕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黄疸主要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这种胆红素分子在血液中呈游离状态,可以穿透血脑屏障。 新生儿因为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成熟,一旦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就有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 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可是对宝宝正处于发育状态的脑造成永久性的损害,遗留如脑性瘫痪、听力障碍、智力落后等后遗症。 但不要太过紧张了,胆红素浓度达到大于425~510μmol/L(25~30mg/dl)才会对宝宝造成严重伤害,做好预防是关键。 宝宝黄疸可能与妈妈血型有关 O型血女性第一胎不容易发生溶血,但只要第一胎生出A型血或者B型血的孩子,母亲体内就会产生红细胞抗体。 二胎生出A型血或者B型血孩子时,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循环后,引起红细胞破坏,就会产生大量胆红素,形成溶血性黄疸。 这是临床上常见的ABO母婴血型系统不合。 此外,还有少见的Rh母婴血型系统不合及其他母婴血型系统不合。换血疗法是治疗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了预防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要尽量避免早产,不给孕妇用维生素K3及磺胺、水杨酸类药物。 对有母婴血型不合者,应做好出生治疗准备(包括换血)。积极预防感染,及时处理早产及其并发症。 母乳性黄疸仍可以喂母乳 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生1周后黄疸仍然明显或继续加深,但是精神好、食欲好,大便黄色,体重增长良好,经过检查没有其他导致黄疸的原因,可以考虑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有时会持续到生后2个月才消退,一般不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一般也无需特殊治疗。母乳性黄疸可以通过频繁哺乳促进孩子排便、排尿帮助退黄。 注意,有的宝宝在停母乳喂养3天后胆红素明显下降,但是恢复母乳喂养后胆红素值又会上升,这种情况通常也是正常的。 反弹后的胆红素值往往会比停母乳之前要低一些,所以一般也不需要再次停母乳。 如果胆红素水平接近治疗的阈值时,也可暂时中断母乳喂养一两天,期间用婴儿配方奶粉代替。 随着宝宝的肝脏功能逐渐发育成熟,黄疸最终还是会退掉的。胆红素值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波动,但总体来看是波动向下的趋势。 但这个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经皮胆红素、定期到医生处随访,并且有些母乳性黄疸的宝宝也需要光疗,这些情况都交由医生来做判断。 生理性黄疸不用茵栀黄也能退 3年前,国家已经明确禁止注射茵栀黄。但很多妈妈不清楚,口服药同样有风险。 口服茵栀黄后会出现腹泻、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口服茵栀黄的退黄原理与泻药相似,就是让孩子多排便,将多余的胆红素排出体外黄疸自然就退了。 其实生理性及母乳性黄疸不用茵栀黄也能退;病理性黄疸用茵栀黄也退不掉。 而使用茵栀黄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便频繁得烂屁股或便血。新生儿肠道功能发育本来就不完善,频繁的腹泻,超出了其可以承受的范围。 黄疸到底该怎么治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就是促进体内胆红素的排出,目前的治疗方法有三种:换血、光疗、药物。 ▼ 小宝宝在进行蓝光治疗 有人说,光疗就是多晒太阳。“晒太阳退黄”可能是黄疸治疗流传最广的误区了,甚至有不少基层医生也会这样建议。 但是,晒太阳退黄效率十分低下。光疗的效果与接受照射的面积、光照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有关系。 太阳光之所以有一定退黄作用是因为其中就含有蓝光成分,才能使胆红素降低。 但太阳光中还含紫外线,它会对孩子眼睛和皮肤会造成伤害。眼睛还能遮挡,如果是酷暑脱光在太阳直射下,小婴儿本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长时间晒太阳容易体温过高。 晒短了对于黄疸严重的宝宝,时间达不到,延误病情,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该如何治疗家长不要太任性哟,听专业医师的意见。 蓝光治疗(光疗)在全球都广泛应用40多年了,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在给宝宝做光疗时,也会给它佩戴眼罩保护好眼睛并遮盖生殖器。 注意,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就诊: 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24小时内) 2、黄疸颜色加深如柠檬黄或橘黄 3、精神状态异常如:昏睡难醒,持续哭闹 4、有白陶土样大便 5、吸吮无力、食欲差 6、皮肤黄染突然加重,或黄疸退而复返。 要提醒的是,头胎曾患病理性黄疸的话,二胎“中招”的机率也很高,务必提高警惕呀~ Hibaby蜜月引进光神巴德尔能够辅助治理小儿黄疸,同时在蜜月坐月子拥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及时正确的处理婴儿黄疸问题!安心坐月子无后顾之忧!

    本帖有3条评论

  • 2020-03-18 19:56:34 Hibaby蜜月分享|宝宝黄疸要晒太阳、停母乳?做错了后果很严重!

    “十个宝宝八个黄,自己会好不用管?” “宝宝黄疸,快停母乳!” “宝宝有黄疸,长大变笨蛋”...... 黄疸到底该怎么做?菜鸟爸妈已经一脸懵圈。别急,今天就来说个明白。 生理性黄疸 几乎所有新生宝宝出生后都会出现黄疸,足月的孩子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现黄;生后5~7天黄疸程度达峰值,但仍属于相应日龄的正常范围;之后黄疸值逐减,2周左右消退。 在此期间,宝宝的精神、吃奶、睡眠良好,这样的黄疸称之为“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儿童,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可以接种疫苗。 不过,目前国际上已经建议不采用“生理性黄疸”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采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作为判断是否需要干预的标准,以及确定出院后随访监测的时间。 病理性黄疸 但如果新生宝宝的黄疸出现的时间过早(<24小时),或黄疸期间胆红素值大于相应日龄正常值的高限,或黄疸消退延迟,或消而又再次出现。 还伴嗜睡、吃奶减少、精神差等现象,这通常就属于“病理性黄疸”的范畴,需要积极干预治疗。 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不能接种疫苗。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宝宝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宝宝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 2.新生儿败血症。 3.新生儿溶血症。 4.胆道闭锁:这种情况多在出生后2周才开始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 5.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 黄疸过高警惕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黄疸主要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这种胆红素分子在血液中呈游离状态,可以穿透血脑屏障。 新生儿因为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成熟,一旦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就有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 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可是对宝宝正处于发育状态的脑造成永久性的损害,遗留如脑性瘫痪、听力障碍、智力落后等后遗症。 但不要太过紧张了,胆红素浓度达到大于425~510μmol/L(25~30mg/dl)才会对宝宝造成严重伤害,做好预防是关键。 宝宝黄疸可能与妈妈血型有关 O型血女性第一胎不容易发生溶血,但只要第一胎生出A型血或者B型血的孩子,母亲体内就会产生红细胞抗体。 二胎生出A型血或者B型血孩子时,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循环后,引起红细胞破坏,就会产生大量胆红素,形成溶血性黄疸。 这是临床上常见的ABO母婴血型系统不合。 此外,还有少见的Rh母婴血型系统不合及其他母婴血型系统不合。换血疗法是治疗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了预防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要尽量避免早产,不给孕妇用维生素K3及磺胺、水杨酸类药物。 对有母婴血型不合者,应做好出生治疗准备(包括换血)。积极预防感染,及时处理早产及其并发症。 母乳性黄疸仍可以喂母乳 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生1周后黄疸仍然明显或继续加深,但是精神好、食欲好,大便黄色,体重增长良好,经过检查没有其他导致黄疸的原因,可以考虑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有时会持续到生后2个月才消退,一般不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一般也无需特殊治疗。母乳性黄疸可以通过频繁哺乳促进孩子排便、排尿帮助退黄。 注意,有的宝宝在停母乳喂养3天后胆红素明显下降,但是恢复母乳喂养后胆红素值又会上升,这种情况通常也是正常的。 反弹后的胆红素值往往会比停母乳之前要低一些,所以一般也不需要再次停母乳。 如果胆红素水平接近治疗的阈值时,也可暂时中断母乳喂养一两天,期间用婴儿配方奶粉代替。 随着宝宝的肝脏功能逐渐发育成熟,黄疸最终还是会退掉的。胆红素值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波动,但总体来看是波动向下的趋势。 但这个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经皮胆红素、定期到医生处随访,并且有些母乳性黄疸的宝宝也需要光疗,这些情况都交由医生来做判断。 生理性黄疸不用茵栀黄也能退 3年前,国家已经明确禁止注射茵栀黄。但很多妈妈不清楚,口服药同样有风险。 口服茵栀黄后会出现腹泻、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口服茵栀黄的退黄原理与泻药相似,就是让孩子多排便,将多余的胆红素排出体外黄疸自然就退了。 其实生理性及母乳性黄疸不用茵栀黄也能退;病理性黄疸用茵栀黄也退不掉。 而使用茵栀黄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便频繁得烂屁股或便血。新生儿肠道功能发育本来就不完善,频繁的腹泻,超出了其可以承受的范围。 黄疸到底该怎么治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就是促进体内胆红素的排出,目前的治疗方法有三种:换血、光疗、药物。 ▼ 小宝宝在进行蓝光治疗 有人说,光疗就是多晒太阳。“晒太阳退黄”可能是黄疸治疗流传最广的误区了,甚至有不少基层医生也会这样建议。 但是,晒太阳退黄效率十分低下。光疗的效果与接受照射的面积、光照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有关系。 太阳光之所以有一定退黄作用是因为其中就含有蓝光成分,才能使胆红素降低。 但太阳光中还含紫外线,它会对孩子眼睛和皮肤会造成伤害。眼睛还能遮挡,如果是酷暑脱光在太阳直射下,小婴儿本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长时间晒太阳容易体温过高。 晒短了对于黄疸严重的宝宝,时间达不到,延误病情,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该如何治疗家长不要太任性哟,听专业医师的意见。 蓝光治疗(光疗)在全球都广泛应用40多年了,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在给宝宝做光疗时,也会给它佩戴眼罩保护好眼睛并遮盖生殖器。 注意,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就诊: 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24小时内) 2、黄疸颜色加深如柠檬黄或橘黄 3、精神状态异常如:昏睡难醒,持续哭闹 4、有白陶土样大便 5、吸吮无力、食欲差 6、皮肤黄染突然加重,或黄疸退而复返。 要提醒的是,头胎曾患病理性黄疸的话,二胎“中招”的机率也很高,务必提高警惕呀~ Hibaby蜜月引进光神巴德尔能够辅助治理小儿黄疸,同时在蜜月坐月子拥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及时正确的处理婴儿黄疸问题!安心坐月子无后顾之忧!

    本帖有48条评论

快问
  • 2014-10-10 15:25:01 听力障碍会影响语言学习吗?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而听力正常的婴幼儿一般在4-9月,最迟不超过11月呀呀学语,如果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重者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 而最终影响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 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2014-10-10 15:02:01 做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何在?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可进行听力补偿如传统的助听器和一些植入性的听觉重建装置如骨锚式助听器、振动声桥及人工电子耳蜗等方式帮助其建立有效的听觉传导,形成良好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

  • 2014-10-10 14:31:01 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是什么?

    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同时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而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如果及时发现,可以进行听力补偿如传统的助听器和一些植入性的听觉重建装置如骨锚式助听器、振动声桥及人工电子耳蜗等方式帮助其建立有效的听觉传导,形成良好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

  • 2014-10-10 13:52:01 做新生儿听力筛查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吗?

    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而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可进行听力补偿如传统的助听器和一些植入性的听觉重建装置如骨锚式助听器、振动声桥及人工电子耳蜗等方式帮助其建立有效的听觉传导,形成良好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

  • 2014-10-10 13:18:01 听力障碍和语言学习之间有什么关系?

    听力正常的婴幼儿一般在4-9月,最迟不超过11月呀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重者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 而最终影响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 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