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2008-06-03 16:23:22 婴儿扔东西不等于搞破坏

    1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扔东西,刚把他扔掉的东西捡起来,又被他扔掉了,前后不过1分钟。疲于奔命的爸爸妈妈生气了:“宝宝,你不要再扔东西了,这样不好!”很多爸爸妈妈疑惑了:宝宝为什么这么喜欢扔东西,这么具有破坏性。其实孩子爱扔东西并不是一种破坏性行为,而是

  • 2019-08-23 19:30:59 报告妈妈 宝宝5个月了 又长新本领了

    五个月的宝宝,TA的本领又增加了很多,可能已经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头部,并且向两边滚来滚去了。手部的动作也更加灵活了,能够伸向TA想要的东西,并且用整只手拿起来。在掌握拿起东西的动作以后,宝宝很快就会发现,扔东西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 2019-08-05 17:10:41 求放过!1岁内,麻麻别逼宝宝改这3个坏习惯

    其实宝宝身上很多看似“坏”的习惯,只是发育必经的正常过程。如果麻麻强行纠正,无疑等于好心办坏事。

  • 2019-08-05 17:08:29 求放过!1岁内,麻麻别逼宝宝改这3个坏习惯

    其实宝宝身上很多看似“坏”的习惯,只是发育必经的正常过程。如果麻麻强行纠正,无疑等于好心办坏事。

  • 2017-09-03 00:00:00 宝宝喜欢扔东西 应对妙招get√

    扔东西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游戏,这种重复某个动作的游戏符合婴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宝宝成长的过程、一种本能与学习。

论坛
  • 2020-09-17 15:23:32 不懂早教,就不要轻易说它不重要!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早期教育 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幼儿早教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其中“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最为科学,依据五万份孩子成长基准数据,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进一步教育打好基础“。为此,在早教行业里默认为早教的最佳时期为0-6岁。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必要性 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 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就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在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美国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猫头鹰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们的大脑产生持久的生理变化,这样它们在幼年学习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时期。科学家们引申说,对孩子进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印记。 原则 首倡兴趣 我们不可能期望二三岁的宝宝用意志和努力来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兴趣,他们也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造很多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的情境。 生活化 不要听到“阅读”就想到书.其实。生活中,现成的“教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他拓 展 生 活空间 。“你吃的是什么啊?”和孩子一起读一读包装盒上的字,通过这种锻炼,孩子很早就会读“旺旺雪饼”,“南瓜饼”“阿尔卑斯棒棒糖”了。 在时间充裕的时候,带孩子到超市去,让他坐在手推车上,从货架上随手取下商品让他读一读。他指着商标大声念:“洗发露”、“花露水”、“钙片”…… 教育性 二三岁的宝宝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他们识字阅读也要注意教育性原则。 带孩子在街上散步时,每次看到垃圾箱或垃圾车儿子都很感兴趣:“这是什 么? ”其实他每次都是明知故问。 我则每次都和他在垃圾箱边站一会,指着上面的字让他读一遍,然后问他: “垃圾箱是干什么用的? ”孩子吃了饼干、雪糕或喝了饮料后,我都会提醒他把包装盒拿着一直走到垃圾箱附近才扔进去。 扔之前,我会让他把盒上的商品名称再念一遍。 ” 孩子的格调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开始培养。 黄金阶段 因为正常的大脑发育在3岁以前最快,出生时脑重量为370克,此后第一年内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占成人脑重的50%,而儿童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 第一年末时,脑重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三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宝宝在出生后2-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 宝宝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挥出来,就会受到窒息,永远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宝宝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 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的效果,爱乐祺已通过种种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证实。对于人来说,无论学习蒙氏半日制国际班、音乐、还是创作坊、外语,都是早期好。因为在人的这一行为可塑期,学习进步快,人的智力发展,年龄愈大愈慢。 所以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早教误解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误解之一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误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误解之三 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误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注意事项 早教方法 早教不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额外强加给孩子训练,家长要做到“以情为先”、“以养为主、教养结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时与孩子语言交流,与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良好互动等。 专家指出,婴儿从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 学习者,家长要关注并培养其身体、情 感、认知、社会活动能力等。 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龄段如下: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进干食物正个月后,就能伸手抓东西,过了这个关键年龄,婴儿就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 2岁半~3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国内外权威教育机构研究证明,在幼儿早教中采用交互式情景课件,运用互动式教育模式,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取得很好的启蒙益智效果。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0-09-17 15:23:12 不懂早教,就不要轻易说它不重要!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早期教育 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幼儿早教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其中“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最为科学,依据五万份孩子成长基准数据,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进一步教育打好基础“。为此,在早教行业里默认为早教的最佳时期为0-6岁。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必要性 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 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就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在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美国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猫头鹰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们的大脑产生持久的生理变化,这样它们在幼年学习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时期。科学家们引申说,对孩子进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印记。 原则 首倡兴趣 我们不可能期望二三岁的宝宝用意志和努力来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兴趣,他们也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造很多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的情境。 生活化 不要听到“阅读”就想到书.其实。生活中,现成的“教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他拓 展 生 活空间 。“你吃的是什么啊?”和孩子一起读一读包装盒上的字,通过这种锻炼,孩子很早就会读“旺旺雪饼”,“南瓜饼”“阿尔卑斯棒棒糖”了。 在时间充裕的时候,带孩子到超市去,让他坐在手推车上,从货架上随手取下商品让他读一读。他指着商标大声念:“洗发露”、“花露水”、“钙片”…… 教育性 二三岁的宝宝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他们识字阅读也要注意教育性原则。 带孩子在街上散步时,每次看到垃圾箱或垃圾车儿子都很感兴趣:“这是什 么? ”其实他每次都是明知故问。 我则每次都和他在垃圾箱边站一会,指着上面的字让他读一遍,然后问他: “垃圾箱是干什么用的? ”孩子吃了饼干、雪糕或喝了饮料后,我都会提醒他把包装盒拿着一直走到垃圾箱附近才扔进去。 扔之前,我会让他把盒上的商品名称再念一遍。 ” 孩子的格调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开始培养。 黄金阶段 因为正常的大脑发育在3岁以前最快,出生时脑重量为370克,此后第一年内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占成人脑重的50%,而儿童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 第一年末时,脑重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三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宝宝在出生后2-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 宝宝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挥出来,就会受到窒息,永远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宝宝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 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的效果,爱乐祺已通过种种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证实。对于人来说,无论学习蒙氏半日制国际班、音乐、还是创作坊、外语,都是早期好。因为在人的这一行为可塑期,学习进步快,人的智力发展,年龄愈大愈慢。 所以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早教误解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误解之一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误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误解之三 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误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注意事项 早教方法 早教不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额外强加给孩子训练,家长要做到“以情为先”、“以养为主、教养结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时与孩子语言交流,与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良好互动等。 专家指出,婴儿从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 学习者,家长要关注并培养其身体、情 感、认知、社会活动能力等。 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龄段如下: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进干食物正个月后,就能伸手抓东西,过了这个关键年龄,婴儿就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 2岁半~3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国内外权威教育机构研究证明,在幼儿早教中采用交互式情景课件,运用互动式教育模式,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取得很好的启蒙益智效果。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0-09-17 15:22:45 不懂早教,就不要轻易说它不重要!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早期教育 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幼儿早教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其中“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最为科学,依据五万份孩子成长基准数据,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进一步教育打好基础“。为此,在早教行业里默认为早教的最佳时期为0-6岁。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必要性 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 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就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在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美国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猫头鹰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们的大脑产生持久的生理变化,这样它们在幼年学习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时期。科学家们引申说,对孩子进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印记。 原则 首倡兴趣 我们不可能期望二三岁的宝宝用意志和努力来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兴趣,他们也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造很多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的情境。 生活化 不要听到“阅读”就想到书.其实。生活中,现成的“教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他拓 展 生 活空间 。“你吃的是什么啊?”和孩子一起读一读包装盒上的字,通过这种锻炼,孩子很早就会读“旺旺雪饼”,“南瓜饼”“阿尔卑斯棒棒糖”了。 在时间充裕的时候,带孩子到超市去,让他坐在手推车上,从货架上随手取下商品让他读一读。他指着商标大声念:“洗发露”、“花露水”、“钙片”…… 教育性 二三岁的宝宝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他们识字阅读也要注意教育性原则。 带孩子在街上散步时,每次看到垃圾箱或垃圾车儿子都很感兴趣:“这是什 么? ”其实他每次都是明知故问。 我则每次都和他在垃圾箱边站一会,指着上面的字让他读一遍,然后问他: “垃圾箱是干什么用的? ”孩子吃了饼干、雪糕或喝了饮料后,我都会提醒他把包装盒拿着一直走到垃圾箱附近才扔进去。 扔之前,我会让他把盒上的商品名称再念一遍。 ” 孩子的格调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开始培养。 黄金阶段 因为正常的大脑发育在3岁以前最快,出生时脑重量为370克,此后第一年内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占成人脑重的50%,而儿童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 第一年末时,脑重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三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宝宝在出生后2-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 宝宝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挥出来,就会受到窒息,永远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宝宝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 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的效果,爱乐祺已通过种种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证实。对于人来说,无论学习蒙氏半日制国际班、音乐、还是创作坊、外语,都是早期好。因为在人的这一行为可塑期,学习进步快,人的智力发展,年龄愈大愈慢。 所以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早教误解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误解之一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误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误解之三 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误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注意事项 早教方法 早教不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额外强加给孩子训练,家长要做到“以情为先”、“以养为主、教养结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时与孩子语言交流,与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良好互动等。 专家指出,婴儿从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 学习者,家长要关注并培养其身体、情 感、认知、社会活动能力等。 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龄段如下: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进干食物正个月后,就能伸手抓东西,过了这个关键年龄,婴儿就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 2岁半~3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国内外权威教育机构研究证明,在幼儿早教中采用交互式情景课件,运用互动式教育模式,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取得很好的启蒙益智效果。

    本帖有0条评论

快问
  • 2013-11-27 16:42:58 宝宝27个月,总爱扔东西,怎么办呢?

    扔东西其实最初是婴儿的一种实验,他这样做只是想看看东西掉在地板上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例如他把奶瓶扔在地上后就哭了起来,直到你把它捡起来才罢休。这很快变成他的游戏。开始时,你可以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学习,但你不要给它太多的注意。否则,你会强化这种行为,以致孩子认为这种游戏相当好玩,但你则感到自己要被气蒙了。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不停地扔东西,可试用以下方法:   1.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拾起来递给孩子,有时候他仅仅是在练习抓东西的技巧,但还不够熟练。但是,他一旦学会了抓东西就开始学扔东西了。  2.置之不理。如果是婴儿,且只是扔着玩,不要总给他捡起来,让东西留在地上就是了,重新给他一件东西。  3.如果是大些的孩子,你可以为他拾东西,但是你要告诉他,如果再扔就把它拿走了。如果他又扔了,你要把东西收起来一会儿。对那些不停地把玩具掉在地上的孩子,这个方法很灵。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