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2021-08-24 14:17:58 孩子占有欲很强怎么办

    小孩子占有欲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家长不要任由孩子发展下去。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告诉孩子有些东西就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只有分享了才能拥有很多的快乐。同时,家长也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

  • 2020-04-02 17:34:41 孩子占有欲强怎么办

    宝宝在年纪比较小的阶段是属于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的阶段,所以当他们的玩具或者其他东西被别人拿走的话,他会非常的生气。常常会被家长错误的理解为他们的占有欲强,其实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那么,孩子占有欲强怎么办?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 2012-03-29 17:24:22 孩子有占有欲 父母不能强求“慷慨大方”?

    孩子占有欲强,不懂得分享,父母会很担心孩子以后在交往上存在问题。孩子的这种表现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爸爸妈妈应该如何来应对呢?

  • 2011-10-08 15:35:13 孩子的占有欲,家长如何正确对待?

    孩子有占有欲是正常的一种心理表现,家长不必担心。随着孩子知识经验的增长,交往愿望的日益强烈后,孩子会自行控制、克服这种行为。

  • 2009-12-25 09:41:23 正确对待孩子的占有欲

     孩子的占有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自私自利”,说成是思想品德有问题。

论坛
  • 2019-07-08 10:03:53 让孩子学会控制占有欲,从“小霸王”变成会分享的好孩子

    “这是我的玩具”“这是我的书”“我的,我的……”相信家里有孩子的家长们都会觉得这些话非常耳熟吧!是的,这就是自己家孩子经常说的话。我们家沐沐在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懂得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了,死死抓在手上,就是不肯给别人。一拿走就开始大哭大闹。这让家里人一度非常苦恼,怎么孩子的占有欲这么强呢?孩子的“占有欲”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孩子到了 3 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 很多家长都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当有其他小朋友想拿自己孩子的玩具的时候,孩子是非常不愿意的。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强制甚至带有一点呵斥,让孩子让给其他小朋友玩。这个时候孩子的占有欲就会更强。像我家沐沐就是这样,有小朋友来我说让给小姐姐玩好不好,她一生气直接把东西就摔坏了。所以孩子的这种占有欲一定要好好引导。幼儿时期的占有欲能够好好引导沟通的话,就会让这些强烈的占有欲转变成积极的动力。鼓励孩子学会分享,也能交到更多的小朋友。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孩子会更加不愿意沟通,对以后的性格养成也没有好处。改变孩子的控制欲父母可以从相关类似的绘本来引导孩子。 拿我们家沐沐最近一直在看的《全都是我的!》这本绘本一样,主人公就是占有欲很强的一只小乌鸦,后面学会怎么分享,并交到了很多的好朋友。父母的鼓励是很重要的。孩子如果不愿意分享某一样东西可以事先商量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我就会跟沐沐商量,哪些玩具、娃娃是不想给别的小朋友玩的,给孩子一点自己的私人空间。玩玩具的时候也可以跟孩子说,这个娃娃妹妹也想跟你玩呢,你玩了这么久了,给妹妹玩一会。然后等妹妹不玩了,再给回孩子。孩子就会知道,妹妹也想跟她一起玩玩具,并且玩具还会回到手里。分享不但可以帮助幼儿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秩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促进幼儿情感发展,是他感受到生活在集体里的快乐和与人分享的乐趣!使幼儿人格健康完善的发展 以上给宝妈们安利的适合孩子看的故事绘本都是比较高质量,豆瓣评分比较高的书籍,有需要有条件的妈妈们可以多买点给孩子看,阅读兴趣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但是我个人觉得一昧买书还是太费钱了,所以我整理了一些故事绘本的电子资源也就是电子书,我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利用这个资源看看这些书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觉得喜欢的话再买实体书可以省下一大笔!我的公众号是 熊宝与萌妈 ] 。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1-01-21 14:46:51 BBunion青岛万象城早教 有安全感的孩子更自信... ...

    #早教加盟 #青岛早教加盟 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块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营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形成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那么他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就会相对自然、顺利,也为社会化发展、情绪控制、课业成绩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01· 我能生存下去吗(0-90天) 从舒适的子宫降生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丰富、稳定的营养现在完全中断,羊水中的自由自在也被一种铅一样沉重的感觉代替。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剧烈的:想喝水不能自己拿,想吃饭不知道饭在哪里;头不能抬,甚至连笑也不会;不能向别人示好,不能满足别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却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会有人能毫不厌烦地悉心照料帮我生存下去吗?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随着这样的焦虑、惶恐和疑问度过的。 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生存,从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两个方面获得满足以便生存下去。生理营养即各种生理需要的满足,而心理营养则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这个时期婴儿的心理营养主要有两种: 其一,被无条件接纳。 其二,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人。 如果孩子在“无条件接纳”和“重要感”两个方面得不到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很可能会出现问题,占有欲强,长大后可能会特别“黏人”。 02· 我能做我自己吗?(90天-36个月) 这个时期,总体来讲,孩子开始学习分离和独立,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10个月 孩子比以前已经长大了很多,自我意识从此开始萌芽。另外孩子开始学会一些自我安抚的方法,如吃手,或者迷恋一些毛巾、柔软的毛绒玩具等。孩子已经不像上一个阶段那样完全依赖母亲了。 这个时候考验的是母亲自己有没有安全感,是否能够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母亲安全感不足,就会把放手看做失去,从而给孩子过多的照料和关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样完全需要自己。故而妨碍了孩子分离和独立。 ▲10-16个月 孩子开始学会走路,这大大拓展了他的生活空间。孩子开始更多地交替尝试亲密与分离。常见的表现是,一会儿跑到你身边让你抱,一会儿又跑到旁边自己玩。 最好的做法是,当他需要你抱的时候满足他,当他想自己玩时也要允许他自己玩。而不是跟着你的情绪走,高兴时不管孩子的意愿拉过来就抱,不高兴时却又不理孩子。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能掌握主动,想抱的时候可以去抱,但是如果孩子表示拒绝,就马上放下,让他自己玩。 正常情况下,经过多次的交替尝试亲密和分离,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就不会那么黏人,也不会排斥别人抱他。 ▲16-24个月 开始尝试更多的分离和亲近,表现出明显的“脾气”,有时候显得不是那么好理解。比如:你帮他穿好衣服,他却脱下来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会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帮,你去帮他,帮多了,他又不耐烦、生气。 孩子的心理多少有些矛盾:他迫切地想要“自己来”,但是自己不会、不能的时候,又迫切想要你的帮助和支持。但是如果你过多地参与,他又会感到你干涉和妨碍了他的自主尝试。 不要威胁。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再闹我就不喜欢你了”这样的威胁性语言,听到这样的话,孩子会更加不安。 失去了安全感,不但不利于规矩的建立,更有可能损伤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 最好的方法是跟着孩子的需要走。他想“自己来”,就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做。他没主动要你帮助,无论他做成什么样,只要没有危险就不参与。但是在他表示需要帮助时,你也要马上回应,当他觉得不需要的时候再停手让他自己做。 ▲24-36个月 这个时期孩子能走了,会跑了,探索的空间更大了,他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兴趣。但是这时他的生活经验也相对匮乏,不太了解水、火、电、煤气、攀高等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果你毫不在意,那孩子就会出现危险。但要注意不能因噎废食,过分保护。 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孩子探索自己和世界的活动应该被保证。同时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了解危险,而不是严厉地禁止。比如,可以轻轻碰一下冒着热气的水杯,让他感受到热水的温度。 另外,“分离”并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如果你准备好了,在和他相处时,就不要把目光全放在他身上,不做他的手,不做他的脚,更不做他的代言人。 03· 影响安全建立的2大家庭因素 1.和谐的夫妻关系 对于小婴儿和低龄的幼儿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因为还不能够区分自己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孩子经常把父母间的冲突归因于自己不好、不乖,从而产生很大的不安和负疚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不仅直接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于孩子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也是大有裨益。 2.母亲有足够的安全感,情绪稳定 只有母亲本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才不需用通过成为“好妻子”或者“好妈妈”来证明自己好。如果过度期望通过“好妈妈”来证明自己,母亲常常会陷入焦虑。而自信、稳定、成熟、理智的养育态度,既能减少妈妈不必要的内心消耗,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状态与气质。 - END - —BBunion 青岛万象城店— 即将盛大开业 敬请期待 #早教加盟 #青岛早教加盟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0-07-12 11:40:17 孩子3岁前建立的安全感,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

    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庇护,孩子容易陷入封闭的自我保护状态,不敢接触新事物,不敢交流,缺乏自信。 孩子对外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气,正来源于父母给予的安全感。 01 什么是安全感? 当你处于一个环境,并且这个环境你不了解,你不知道它的规则不知道它的变化,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你就会显得无措,有被孤立感,而这时有一个人或者物体能稳定你的感觉,让你不再感觉害怕,这就是安全感。 安全感来自我们成长的经历,即自怀孕开始到3岁-6岁,周围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中给予我们的愉悦还是痛苦的感觉和感受。 安全感看不见摸不着,却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 幼儿时期,特别是在3岁以前,是一个人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 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特别关爱孩子,孩子一生都会特别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会比较稳定,性格会更自信,遇到事情不会想逃避,而是想要着手解决,能很好地融入集体。 02 缺少安全感的孩子会怎么样呢?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指出,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特别是在孩子 3 岁前。 特别是家庭环境中给予我们的感受,如果是愉悦、充满爱的,那我们就有强烈的安全感,反之,孩子则会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做任何事都不能离开父母。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仍不能接受短暂的离别,然后抵抗力下降,最后导致生病,让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能继续。 到上小学、初中乃至大学,因为安全感的缺乏,会让孩子养成多疑、脾气暴躁甚至反叛的性格,因此在学校没有好朋友。 成年以后,这种性格会继续左右他的人生,不能善待朋友,缺少信任等,很多犯罪份子的心理都跟幼年时期极度缺乏安全感有很大关系。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多地会感知到孤独和被拒绝、占有欲强、不自信、独立性差; 对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敌视的态度,较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也缺乏冒险精神,谨小慎微,容易感到焦虑、畏惧新事物等。 有远见的父母,一定是尽最大努力呵护孩子的安全感。 03 如何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呢? 所有的安全感,都来自爱,而且是孩子想要的爱,能够感受得到的爱。 亲子关系中的安全感,是母婴关系中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 尽量避免母子分离 三岁以下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和母亲长期分离。 孩子不明白妈妈和自己分开一个月后回来,妈妈依然爱自己的道理。 幼小的孩子是靠每天能看到妈妈,陪在自己身边来理解妈妈的爱。 所以在宝宝的头三年,妈妈的陪伴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意义重大。 妈妈应该在头三年里陪在宝宝身边,偶尔的分离也不要超过3-5天。 减少威胁或拒绝 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困难,但很容易被摧毁。 在生活中,许多父母经常说一些会破坏孩子安全感的东西: “如果你不服从,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 “你又哭了,妈妈不会要你。” “这样,我母亲会不理你。” “你不是天生的,你来了。” 威胁和恐吓儿童是危害安全的最简单方法。 孩子的理解是有限的。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怀疑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很容易产生对被遗弃的恐惧,而且安全感也急剧下降。 切勿使用威胁,吓唬或忽视它们,以使您的孩子听话。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应该向孩子们传达“我们永远爱你”和“永远和你在一起”的信号“无论如何都会和你站在一起。” 感情要直接说出来 你对宝宝的爱要每天和宝宝说,也要教宝宝直接表达自己的感觉,如果你爱他不和他说,那么这么小的宝宝无论你做多少事情他都是不理解的。 所以你要经常告诉他,你爱他不会离开他,这样他才知道妈妈是爱我的,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也不会抛下我。 注意积极回应孩子 父母及时地回应,会让孩子会觉得很安心和稳定,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父母给孩子的感觉应是这样的:无论何时,我都会及时的、温暖的、可预测的回应你。 你可以尽情说出真实的感受,展现真实的自我,并且发自内心觉得踏实。 家庭成员之间的协作或游戏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 父母平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家务事,或做一些手工劳作,让孩子能参与其中,从互动协作中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总而言之,给予、守护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一件易事,却是教育中最正确的选择。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生儿育女,最困难的就是前几年,却也偏偏就是这几年决定了大多数人人生的归途。 但愿每位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用心教导和关爱,安全感很足,心灵有栖息,未来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笃定自如

    本帖有0条评论

快问
  • 2014-03-04 07:28:09 怎样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幼儿在2岁左右所表现出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与强烈的占有欲,甚至认为“我看到的东西就是我的”。在行为上,幼儿经常把“我”“我的”这两个字眼挂在嘴边。有时,孩子会突然从你手里抢走小勺子或某件玩具,并大声宣布“这是我的”。由于小孩正进入积极建立自我的时期,虽然他不确定该如何去做,但他会铆足劲儿去做。此时,如果家长们了解到心理发展的必然经历和奥秘,将会以欣喜的心情来看待孩子的不再乖乖听话和“自私”,而不是徒增些许烦恼。尊重孩子在这阶段的心理需求,信赖他的感觉,才能帮助他们成为懂得分享的人。“占有欲强”是这个时期孩子的正常表现,虽然他与别的小孩相处时,会使父母觉得尴尬,但是明智的父母不会要求这个时期的小孩去“分享”。因为就这个年纪的小孩而言,建立明确的自我意识是首要之务。如果父母强迫要求这个时期的小孩去“分享”,将使小孩在表面上不得已接受你的做法,但在心理上,由于自我意识建立不完全,成人之后更容易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的人。在支持孩子“占有欲”的同时,父母还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不属于他的。对18个月大的孩子,可以从指认身体开始,告诉孩子:“这是爸爸的手,不是宝宝的。”接着,再转移至其他方

  • 2022-03-30 15:00:11 我家妹妹不喜欢和别人分享玩具,怎样让她和大家一起玩具呢?

    孩子到了2-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有“你”、有“他”、有别人,因而导致了独占行为的发生。孩子不愿意分享也是正常的,不要逼着他交出心爱的小玩具,你越逼,他的占有欲就会越强哦。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比如,家里有好吃的或者好玩的,家长自己先吃一点儿或者先玩一会儿后,再给孩子,然后表现出非常好吃或者好玩的表情,潜移默化地给孩子灌输分享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带着孩子一起玩游戏,当孩子给你吃或者玩的时候,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让孩子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得到满足。不要在孩子愿意和你分享的时候拒绝了,如递给你吃的时候说:“宝宝真乖,妈妈不吃,你吃吧!”这会强化孩子的独享意识,认为把好吃、好玩的据为己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对于那些“占有欲”特别强的孩子,父母应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给以适当的惩罚,并注意家长自身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