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2022-09-19 12:01:53 应该如何抱新生宝宝才能平复情绪

    新生宝宝哭闹是常见的症状表现,属于表达需求、不舒服的行为方式。对于普通的情绪性哭闹,家长可以通过拥抱的方式来安抚新生宝宝。不过抱法很有讲究,家长的错误抱法反而无法安抚宝宝。那么,应该如何抱新生宝宝才能平复情绪呢?

  • 2022-08-24 12:39:11 坏情绪会对宝宝造成哪些伤害?

    遇到不同的事情人们就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而连接神经的大脑也会让人们出现不同的情绪,比如:开心、悲伤、绝望、激动等。其中坏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对人体会有很多的影响,大人是如此,宝宝也一样。那么,坏情绪会对宝宝造成哪些伤害呢?

  • 2021-08-25 09:56:11 怎么控制2岁宝宝的情绪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共情。不管行为有什么不妥,孩子的情绪是没有对错的。所以家长要接纳孩子的生气、难过,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摸摸他的后背,陪他慢慢地冷静下来。否则,孩子陷在情绪的漩涡里,是听不进去家长的话。

  • 2021-08-25 09:50:40 在宝宝面前不能控制情绪怎么办

    如果家长在宝宝面前不能控制情绪,在生气吼叫前可以沉默一分钟,给自己冷静和提醒的时间,会让自己好很多。如果实在生气,调整自己说话的声调,并且自己听一听。调节自己的面部和体态表情,适当用一些幽默感,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

  • 2019-08-30 19:18:39 给宝宝表达情绪的时间、空间和自由 快乐成长

    在很多的家庭剧里,都有这样的情节,进入青春期,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爸妈聊自己的事情,即使是在外边受了欺负,也不和父母倾诉。

论坛
  • 2021-06-24 17:00:22 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宝宝睡眠

    研究表明,宝宝的情绪变化来源于家长,新生婴儿在 6个月的时候,他们就是能分辨出你的喜怒哀乐。如果宝宝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充满负面、紧张的氛围,比如家人之间经常吵架,每个人都充满了愤怒,那么宝宝也会非常经常。我筛选了丁香妈妈宝宝睡眠课程里面的几道判断题,家长们可以一起来练习练习!! 1. 孩子的睡眠问题是否让你感到压力很大? 2. 你和家人对怎么处理宝宝睡眠问题是否存在分歧? 3. 你和家人是否会因为宝宝的睡眠问题经常吵架或互相埋怨? 4. 你是否因为缺乏睡眠而变得情绪化? 5. 你最近是否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 6. 你是否因为别人的孩子已经不吃夜奶而感到着急? 7. 每次安排宝宝去睡觉的时候,你是否会有压力,比如担心宝宝会哭,害怕哄睡失败? 8. 你是否想尽快哄睡宝宝,然后可以去忙别的,结果你越着急,宝宝就越难哄睡? 以上八道题目,你的选着 “是”的次数越多,你的压力指数就越大,你的情绪影响宝宝睡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时候你就要抽点时间让自己好好休息,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保持平和温柔的情绪,是能让宝宝更加安心的。 在稳定了自己情绪后我们该如何去帮助宝宝放松心情呢? 丁香妈妈这个睡眠课程里面有很多关于宝宝的睡眠书,如何哄睡,改掉宝宝睡眠时的小动作、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作息等等,我想还有很多妈妈跟我一样也很着急宝宝的睡眠,所以我决定分享出来给各位有需要的麻麻!!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1-04-28 16:20:31 小步在家早教育儿课堂:三步破解宝宝的坏情绪

    不管是因为大人的管教(例如 “不能啃地上捡来的东西!”),还是自己能力不足(想串珠子但是怎么也对不准),或者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发现自己带回来的小螃蟹死掉了),以及朋友的拒绝(“小明不理我,他只跟小君玩儿”),孩子会在各种时候碰到自己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挫折,而在这个时候父母的反应决定了他们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父母需理解,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 ·西格尔在《全脑教养法》中的理论: 3 岁以前的孩子,主要是由右脑,即主管感性情绪的大脑控制。故孩子情绪很强烈、很敏感,但做事情仍旧缺乏逻辑性。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因其左脑发育尚不成熟,讲道理其实是一种无用的行为。 此外,大脑还有上下脑之分。下层大脑负责比较原始的情绪,比如愤怒、恐惧等,该情绪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处于比较完善的状态。而负责复杂思考的上层大脑需到 20 多岁才能发育完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面对困难给出的反应是简单且直接的,而深入复杂地思考需要通过长期地锻炼才能形成。 了解孩子大脑的发育过程,可以先让家长们缓解压力。对孩子来说,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发泄情绪是正常的,是每一个孩子的必经之路。 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到了各种误区,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呢?各种育儿书籍有非常多的说法,但基本上都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积极地倾听和共情; 第二步,帮助孩子冷静下来; 第三步,引导他们关注解决方案。 积极地倾听和共情 积极倾听要求父母不对孩子的话发表任何意见和判断,既不要批评也不需要赞美,既不去分析,也不尝试给出解决方案,只需要理解和包容孩子的情绪,并与他们共情。因为积极倾听的作用就是让孩子知道他说的话被人听见了,和父母的谈话可以让他将情绪释放出去,而父母愿意接受他这些情绪,并且引导他理解自己的情绪。 积极地倾听和共情有三个要点。 第一,全神贯注地倾听,用真心去体会。有时候比语言更加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孩子其实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很注意我们是否真的在听他们分享自己的烦恼。在这里,蹲下来,与孩子目光平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让家长把自己的姿态从心里放下来,更加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同时,孩子也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很多时候,家长的换位思考是最难做到的。 23.jpg 第二,用简单的话语回应他们的需求。在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提到了各种错误的回应方式,而更好的回应,看起来简单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就是运用那些最基础的词句,表示你在听、对他们说的事情感兴趣。比如 “哦?”“是吗!”“嗯!”“然后呢?”“能多说一些吗?”这些词句,就像门把手一样,可以引导孩子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让他们知道家长很关注他们的情绪。 爸爸妈妈们可不要小看了这些简单的语句,它们可拥有着强大的能量哦!小步菌悄悄地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很多时候,简单的语句比复杂的长篇大论更让宝宝感兴趣呢。很多父母会惊喜地发现,当你用这些方法带着孩子去表达的时候,孩子竟然真的可以靠自己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小步菌在《全脑教养法》里看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典型案例,现在就愉快地分享给大家吧: 孩子:我再也不想跟小明玩儿了! 爸爸:哦,是吗? 孩子:他老是动不动就推我,太讨厌了! 爸爸:看起来你不喜欢他这个行为。 孩子:是的!不喜欢,我不喜欢别人推我。 爸爸:嗯,是的。 孩子:他总是想要拿我的玩具,但是我还没玩完呢,他应该等一下。 爸爸:有道理。 孩子:他只要等等,我会分享给他的 …… 不要小瞧孩子自己叙述问题的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就会从完全情绪化的反应中走出来,开始启动他们的理智进行思考。 第三,试着帮孩子表达他们的感受,有很多书把这一步称为共情。幼小的孩子,一般都无法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家长基于对孩子状况的观察和理解,帮助他们表达出他们的感受,这一方面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深切的同情,从而感受到与家长之间紧密的联结和来自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孩子学习情绪、认识情绪,其实家长是在用自己的同理心帮助孩子管理情绪,让孩子明白情绪并不危险和可怕,未来就能更好地应对这样的情绪。例如, “我理解你的感受”“你看起来很难过”“你是不是很失望”“我看得出来你有点害怕”等等。注意,不要背词句,做好这一步的前提是前两步,真正地理解和倾听。 这里有几个特别容易碰到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 1 、接纳孩子的感受就等于认同、放纵他们所有的感受吗? 孩子:我讨厌我的老师,她总是不让我们去操场玩。 一味认同孩子的家长:真是,你说的对,她这样做确实挺讨厌的。 接纳回应并不等于认同, “你说得对”这种回应方式,也许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却妨碍了孩子的自我反省。 孩子:我讨厌我的老师,她总是不让我们去操场玩。 接纳孩子的家长会这样回答:你真的挺想去操场玩儿的(听出孩子的需求关键),老师这样做,你是觉得很失望吗?(帮孩子准确表达情绪) 孩子:是的!(往往孩子都会继续说下去)她总是说太阳太大或者风太大、太冷了,所以不让我们去玩儿 …… 家长:(安静的听着其实就可以了) 孩子:其实太阳大的话,可以带帽子的。 家长:这个建议不错,你跟老师说过吗? 孩子:没有 ……下次我就跟她这样说。 2 、不要完全重复孩子的话。 孩子:我再也不跟小明玩儿了! 家长:你再也不想跟小明玩儿了? 孩子听到跟自己一样的话,反而会觉得家长啰嗦或者没有仔细听,你要做的是翻译他背后的需求。 (如果孩子的需求是倾诉、或者引起注意): “哦?怎么了?” (如果孩子的需求是发泄愤怒): “你看起来很生他的气。” 尤其要注意不要重复孩子对自己的否定。 孩子:这个东西我始终弄不好,太笨了! 家长:花这么长时间确实让人觉得有点气馁。不过你一直很有耐心地在尝试,我觉得很棒。 3 、哪怕在必须限制孩子的行动时,也可以运用积极的倾听。 孩子:(大哭着要打另一个抢走玩具的孩子) 家长:(一边抓住他的手制止这种行为,一边说)弟弟抢走玩具,你非常生气,我理解你。但是我们不能打人。 注意,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必须要迅速地采取行动。经常有家长站在一边不断地唠叨或者大声地训斥,但就是不去制止孩子错误的行为。这样的问题是,对小一点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根本没理解你唠叨的内容是什么,所以并不清楚他们到底哪里做错了;而对大一点的孩子, “嘴仗”就很容易不断升级。 帮孩子冷静下来 通常来讲,如果你积极地倾听并和孩子共情,孩子自然就可以逐渐冷静下来。哪怕在冷静下来之前会有短暂的情绪宣泄,因为孩子感到他们可以很安全地把情绪抒发出来,但整个共情的过程,就是让孩子冷静、启动理智脑的过程。 当然,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孩子的情绪并不能就此冷却下来,特别是对某一些坚持度(参考很会爱学院第三个主题,认识你的孩子)比较高的孩子来说,需求未被满足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更加激烈。虽然我们说,不要害怕孩子的哭闹,这是正常的反应,但是让孩子长时间处于这种激烈的情绪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这时候,除了最简单的拥抱、安抚,家长还需要配合一些其他的办法: 方法一:转移注意力 这个办法对 3 岁以下的孩子比较管用,但是对 3 岁以上的孩子效力会越来越小。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还未经过前面的倾听和共情以及等待孩子自然恢复平静的过程就直接开始转移注意力,那其实是变相地否定和轻视孩子的感受。 方法二:幻想愿望被满足 当你无法满足孩子的某个愿望时,承认它,并通过幻想的方式予以支持,这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方式,你会发现,通过引导孩子的想象,可以打破僵局。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这种做法显示出你真的关心孩子的需求,另外也可以让我们获得暂时的满足感。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当我们幻想的时候,大脑看上去真的得到了满足。 “你真的好想吃糖,我敢打赌,现在要是能吃一大块巧克力,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开心?”然后,设法满足孩子深层次的需求,比如“我想,你肯定是饿了,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或者我们可以找一种更健康的点心……” 方法三:让孩子讲故事 对已经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孩子来说,引导孩子把整个过程复述出来,实际上就是在调动他的左脑,让他开始用理智思考问题,理解当前的问题,而不是完全被右脑的情绪控制。而且家长还可以进而讲述跟这个故事相关的事情,比如 “是的,上一次我们去打预防针的时候,你也觉得非常害怕,那时候你……” 方法四:游戏力 游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孩子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游戏来解决。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处于非常渺小脆弱的状态,需要依附他人,在很多事情上无能为力。但通过游戏,他们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不良感受,一定程度上与在妈妈怀里大哭的效果一样。从生理上来说,游戏的时候会刺激孩子体内的内啡肽和催生素这一类的荷尔蒙的产生,让他们感觉舒服。游戏还是加强孩子与家长联结的最佳方式。比如,你可以装成笨手笨脚的大怪兽,看起来很厉害,但是却被孩子打败或者吓倒,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或者也可以装作被孩子的魔法控制住了,只有孩子让你动,你才能动,让你停下,就得停下,这样的游戏让他们感觉到控制力。 方法五:画出来、发泄出来 有不少家长发现给孩子一些媒介去发泄,也是一种好办法。比如,你可以给他一张纸和一支笔,让他把愤怒画出来,可以是画大大的圆,有多愤怒就画多大,也可以是无规则的线条,孩子发泄的时候可以在一旁帮他们描述出来: “画一下,你有多生气?哦!这么大的圆,有这么生气呀!”其他物体,比如柔软的枕头、可以蹦跳的垫子等都可以成为情绪疏导的工具。 寻找解决办法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的需求虽然不能通过他们想要的方式得以解决,但其实并不是无解的。如果陷入 “一定不能用你的方法,只能用我的方法”的权力之争,就难免会有一方无论如何觉得不满意。著名的育儿经典《父母效能训练》以及各种其他育儿方法都会强调,在这个时候,把孩子发泄不满情绪最终引导到寻找解决办法上来,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孩子不仅可以学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了解到冷静下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反击,是一项了不起的生活技能。 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办法。 两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家长直接告诉他们可替代的解决方法或者给他们示范解决方案。比如 “那个不能吃,咱们换这个”,或者“不可以打人,你如果想叫爸爸,可以轻轻碰碰爸爸的胳膊”。 三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当然,这些选择导致的后果,都得是家长能够接受的。给予孩子选择,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自己做决策的信心,同时让他们理解家长可以接纳的界限。 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可以进行策略的引导了,这时候家长可以开始用启发的方式来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典型的启发式问题包括: 1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2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3 、你觉得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4 、你现在对这个办法有什么想法? 运用启发式问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 、不要提前预设答案。如果你自己心里已经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就是想要他说出来,那么你就无法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要把这些问题当成了解孩子想法和自己的理解是否一样的机会,发自内心的去询问。 2 、如果家长或者孩子中的任何一个人仍然处于烦躁的情绪中,那么就不要提问,否则会起到反效果。 启发式的问题对大孩子也是有用的,不过,到了四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用来寻找解决办法的方法就更多了。《正面管教》最推崇的一种方法,是用开家庭会议的方式来共同探讨一些孩子与家长之间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在这个主题下有一个专门的清单,来详细介绍这种方法。 在和大一点孩子探讨解决方法的时候,家长要时刻在心中记住一个问题,是否能有第三条道路,也就是既不是家长赢也不是孩子赢的解决办法。在很多时候,其实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的,只是我们都会被惯性思维左右,又多多少少都会无意识地注重家长的控制权,因此常常会忽略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但寻找第三条道路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和情商训练,一方面让他们理解很多事情都是灵活的、有多种解决办法的,应该去努力寻找更好的方案,另一方面让他们在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0-03-26 17:17:18 小母猪APP:培养宝宝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家长不要错过这些阶段

    从出生时起,婴儿就是一个社会的人,婴儿就被包围在各种社会物体、社会刺激之中,形成和发展着人的情绪情感、社会行为和关系等。近年对婴儿心理的大量新研究,使我们从另一新的角度,更加全面、深人地认识了婴儿心理的发展,看到了婴儿情绪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随着婴儿发展,在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其情绪不断变化、发展。一般研究认为,婴儿在5?6周时,出现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 微笑; 3?4个月时,婴儿出现愤怒、悲伤; 6?8个月时,婴儿出现对最熟 悉、亲近者的依恋,并随之产生对陌生人的焦虑及分离焦虑等。 1.5岁左右时,伴随自我意识和交往、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婴儿逐渐产生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更高级、复杂的社会性情感,同时,原始、最初的情绪反应如笑、哭、恐惧等也不断分化、发展。比如,哭逐渐分化为因饥饿、寒冷、疼痛、困倦、玩具被拿走、成人离开、恐惧、惊吓、成人批评、焦虑等引起的哭;恐惧也由一开始的由物理、机体刺激如刺耳的高声、身体突然失去平衡等引起,发展为渐与知觉、经验相联系,并越来越多地与人际交往、想象、语言相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婴儿的自我认知是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的。这种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婴儿处理自己与外界事物、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更符合社会交往准则。婴儿自我意识和语言的发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 人转化的关键一步和标志。

    本帖有0条评论

快问
  • 2021-05-26 10:53:00 宝宝肚肚闹情绪了,有点儿消化不良,请问医生,家长要怎么应对?

    孩子出现轻微的消化不良,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调理改善: 调整喂养习惯。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餐不要给宝宝添加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初次添加辅食的宝宝,要注意控制每日添加辅食的次数和辅食的种类,尽量减少混搭食材的种类。小月龄的宝宝尽量少吃脂肪类食物,多添加高蛋白,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调整饮食。如果宝宝有疑似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可到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乳蛋白水解配方奶粉或低乳糖含量的奶粉,避免引起过敏反应。

  • 2021-05-25 09:49:00 这两天宝宝老是哼哼唧唧的,烦躁爱哭闹,不知道是不是消化不好引起的。请问医生,宝宝消化不好,也会影响他的情绪吗?

    宝宝消化不良会影响宝宝的情绪,比如说,积食让宝宝肚子涨涨的或者腹泻容易让宝宝出现无力甚至脱水的情况,这些不舒服的症状都极易导致宝宝情绪低落,哭闹频繁。

  • 2021-05-25 09:46:00 我是新手妈妈,想请教一下,宝宝消化不良的症状有哪些?

    宝宝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便便异常; 宝宝消化不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便便上,大致有三种情形: 便秘,一般来说,宝宝便秘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或者粪便硬结不易排出。如果宝宝长时间不排便或者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就要考虑宝宝可能出现了便秘的情况。 腹泻,宝宝腹泻的时候,便便多呈水状。由于1-2岁的宝宝生长发育特别迅速,身体需要的营养及热能较多,然而,宝宝的消化器官却未完全发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较少,消化能力较弱,也比较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 大便酸臭,宝宝正常的便便一般为黄色软便,如果宝宝大便酸臭或伴随奶瓣也是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 第二,积食和腹胀; 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没有大人好,吃了食物后可能会处理不过来从而导致积食和腹胀,影响宝宝的胃口,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第三,晨起口臭; 小儿口臭通常是积食导致的,小儿乳食积滞于肠胃,先发生口臭,特别常见是晨起口臭、口酸,这是乳食停滞的表现,常表现为宝宝厌奶。 第四,易烦躁、哭闹频繁; 宝宝消化不良也会影响宝宝的情绪,比如说,积食让宝宝肚子涨涨的或者腹泻容易让宝宝出现无力甚至脱水的情况,这些不舒服的症状都极易导致宝宝情绪低落,哭闹频繁。

  • 2021-05-25 09:43:00 这两天宝宝小肚肚有些不舒服,有点胀气的样子,好像是消化不良,请问医生,宝宝消化不良会有什么症状,家长怎么判断?

    家长可以观察宝宝有什么不适,辨认是否为消化不良的症状。 第一,观察便便; 宝宝消化不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便便上,大致有三种情形: 便秘,一般来说,宝宝便秘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或者粪便硬结不易排出。如果宝宝长时间不排便或者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就要考虑宝宝可能出现了便秘的情况。 腹泻,宝宝腹泻的时候,便便多呈水状。由于1-2岁的宝宝生长发育特别迅速,身体需要的营养及热能较多,然而,宝宝的消化器官却未完全发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较少,消化能力较弱,也比较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 大便酸臭,宝宝正常的便便一般为黄色软便,如果宝宝大便酸臭或伴随奶瓣也是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 第二,积食和腹胀; 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没有大人好,吃了食物后可能会处理不过来从而导致积食和腹胀,影响宝宝的胃口,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第三,晨起口臭; 小儿口臭通常是积食导致的,小儿乳食积滞于肠胃,先发生口臭,特别常见是晨起口臭、口酸,这是乳食停滞的表现,常表现为宝宝厌奶。 第四,易烦躁、哭闹频繁; 宝宝消化不良也会影响宝宝的情绪,比如说,积食让宝宝肚子涨涨的或者腹泻容易让宝宝出现无力甚至脱水的情况,这些不舒服的症状都极易导致宝宝情绪低落,哭闹频繁。

  • 2021-05-25 09:20:00 请问专家,新生儿也会消化不良吗?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消化不良?

    新生儿肠胃娇嫩,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家长可以先观察宝宝有什么不适,辨认是否为消化不良的症状。 1)宝宝消化不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便便上,大致有三种情形: 便秘,腹泻,大便酸臭。 2)积食和腹胀; 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没有大人好,吃了食物后可能会处理不过来从而导致积食和腹胀。 3)晨起口臭; 小儿口臭通常是积食导致的,小儿乳食积滞于肠胃,先发生口臭,特别常见是晨起口臭、口酸。 4)易烦躁、哭闹频繁; 宝宝消化不良也会影响宝宝的情绪,比如积食让宝宝肚子涨涨的或者腹泻容易让宝宝出现无力甚至脱水的情况,这些不舒服的症状都极易导致宝宝情绪低落,哭闹频繁。

百科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