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论坛
  • 2021-08-04 12:05:43 孩子初学画画,需要从简笔画开始吗?

    很多新晋妈妈在宝宝开始培养兴趣的时候,除了苦恼帮宝宝选择培养什么兴趣爱好,还有考虑应该从哪里开始学起。 如果妈妈帮宝宝选择学画画的话,那么儿童学画画应该从哪里开始学起? 都说3-12岁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那么画画要从几岁开始培养起好呢?4~9岁儿童想像力最丰富,是开始学画画的最佳时期。 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观察,如建筑物的造型、颜色等,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 3~6岁的儿童,美术教育以撕撕折折、剪剪画画为主,让他感到愉悦,增加兴趣。7~10岁的孩子,则主要灌输绘画背后的人文、地理等知识,丰富想像力。 儿童学画画,家长不要买临摹课本,也不要买简笔画教材。简笔画要求线要直,圈要圆,模式僵化,不符合儿童画的特点。让他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色彩世界才是最好的! 1、兴趣比绘画更重要 幼儿阶段绘画兴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 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在地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这个时期的幼儿尚不具备用文字、数字等手段进行交流的本领,绘画信手涂抹也可以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绘画活动作为一种游戏,3—6岁的幼儿几乎百分之百地喜欢它。针对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 绘画的最初启蒙应以兴趣为主。 2、从简单形开始画起 画画并不先考虑形的难易问题,只要是感兴趣的内容,他们都喜欢画。儿童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经过大脑的简单化过程,将自己对该物象的认识创造一种视觉符号表现出来,这个思维的内化过程促使儿童的智力发展。 因此,为儿童设置复杂的不规则形状,恰恰能促进儿童发展思维能力。儿童绘画造型问题只要求他们表现感受上的“像”,培养儿童善于捕捉物象特征的能力,不能一味要求儿童画形要做到准确。 这样做,实际上就大大解放了儿童,使他们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3、丰富孩子的感受力 教师带领幼儿走向社会,参观商场、动物园、公园等,观察景物四季变化,认真观看运动会及各种形式的演出,让孩子身临其境,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家长要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一般来说,孩子学画画,要先以培养兴趣为主的,所以在孩子绘画启蒙阶段都是从兴趣出发,以基本能力培养为主。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0-10-17 14:54:03 婴儿湿疹和热疹的区别图片,杏璞霜江门那里有买

    湿疹和热疹都是宝宝常见的,大多数的宝妈都会把这两种混淆了,因为不了解它们的症状,更多的是对湿疹的不了解,这样一来错误的修复只会损伤宝宝娇嫩的肌肤,因此婴儿湿疹和热疹的区别图片,杏璞霜江门那里有买,宝妈们应该早些认识。 首先来了解一下湿疹的症状:初起时湿疹主要集中在面部,随着病情加深,逐渐蔓延至颈、四肢甚至全身。 想要区分热疹与湿疹,可以从婴儿湿疹和热疹的区别图片,杏璞霜江门那里有买,以及下面几点着手: 1 、起因不同 湿疹:婴儿湿疹也就是常说的奶癣,是由于小儿对某些物质如乳类、鸡蛋、鱼虾等敏感性比正常的婴儿高,有时吸入粉尘、花粉,吃番茄、橘子也会过敏。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母亲进食这些容易过敏的食物,通过乳汁诱发患儿得湿疹。 热疹:热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痱子,痱子是由于出汗多,汗液排出不畅潴留于皮内引起的汗腺周围发炎。炎热夏季当较胖的孩子大哭大闹、或较长时间抱着孩子时,很容易生痱子。 2 、好发时间不同: 湿疹:一年四季都可发,一般刚出生后几周的孩子最容易起湿疹。 热疹:夏季会发。 3 、发生部位不同: 湿疹:孩子的面颊部、前额、眉弓、耳后。 热疹:多汗部位,如额部和颈部、枕部。 4 、形态不同: 湿疹:开始时皮肤发红,上面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 热疹:其实是汗腺的轻度发炎,丘疹中央有小白点,常突然出现并迅速增多。 通过文字与婴儿湿疹和热疹的区别图片,杏璞霜江门那里有买,的结合,主要是线上销售的模式,实体店也只有南京有哦,所以江门是没有的,相信能让宝妈们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只有充分的了解才不至于用错方法,对的方法可以修复肌肤,错的方法只会损伤肌肤,宝妈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哦!

    本帖有3条评论

  • 2020-04-20 13:56:41 小儿脾虚体弱的调养——再谈九珍扶子汤

    1、小儿体弱的调养——再谈九珍扶子汤 现在,最牵动人心的就是孩子的病了,有很多孩子,因为某种原因,身体一直有病,总是弱不禁风,有时甚至几天一感冒(这是很多这样孩子的共同特点),最后甚至出现哮喘等病,医院跑的简直如同家常便饭,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 这样的孩子,西医目前也没有好的调理方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激素,但是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基本属于来什么病,治什么病的状态。 中医的特点是,不但治疗你现在的病,更看重怎么调整你的身体,让你逐步恢复,尽量不去患病,身体强健起来,有的人喜欢比较中西医的各自优势,其实“治未病”,在预防上下手,是中医的优势,现在西医也开始引进这样的概念。 为什么会用九珍扶子汤来调理小孩子的这种体弱呢?来由是《医学三字经》里的话,这个《医学三字经》是清朝陈修园写的,通俗易懂,他对小儿病的论述如下:“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凡发热,太阳观。热未已,变多端。太阳外,仔细看。遵法治,危而安。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阴阳症,二太擒;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此传心。谁同志,度金针。 这里面大家注意了,有这样一句:阴阳症,二太擒。这是什么意思?原文注释:“三阳独取太阳,三阴独取太阴,擒贼先擒王之手段也。”然后又说“喻嘉言通禅理,后得异人所授,独得千古之秘”。 这段话,道出了小儿病的调理方法,陈修园特别的崇拜喻嘉言,《医学三字经》里面大量的引用喻嘉言的经验,喻嘉言的故事我们讲过,确实得到过高人的传授,不过陈修园写错了,不是学佛之后得到的,而是小时候就得到了,显然陈修园认为他得到了千古之秘的传授,这个秘诀就是“阴阳症,二太擒”,意思是,小儿在外感的时候,只去抓太阳经的问题就可以了,这是抓主要矛盾,喻嘉言认为,小儿不像大人那样有那么明显的传经,通常只要抓好第一道防线,就可以了,他经常用桂枝汤来治疗受寒,然后,他提出了对于小儿的阴证,只要主抓足太阴脾经就可以了,这是抓主要矛盾的做法。 而现代的孩子,一遇到冷风就感冒,稍微一冷就犯病,这不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吗?这就是所谓的阴证,按照喻嘉言的说法,应该是从脾经论治。 从喻嘉言的这个“千古之秘”中悟出,原来这些看似呼吸系统的疾病,其实都是脾胃不足引起的,所以就在看到这样的病症的时候,除了急性期治疗肺经,其他的时候都调理脾胃,结果孩子们都基本获得了恢复,不再频繁感冒,哮喘了,身体也开始强健。 现代的西医现在也开始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在诱发哮喘的众多因素中,饮食作为一种特异性过敏原占有较高比例。这种食源性哮喘在成人中并不多见,但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中则占较高比例,也就是说,年龄越小,食制导致哮喘的越多见。可能与小儿胃肠道机制不够完善,尤其是消化道的黏膜还没有发育完全,某些大分子蛋白通过消化道黏膜入血,并作为异种物质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有关。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其胃肠功能逐渐完善起来,对食物耐受性逐渐增强,食源性哮喘也就逐渐减少。 如果西医不做类似的研究,很多人就不会想到脾胃系统和哮喘的呼吸系统有什么关系,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脾土是肺金之母,这是中医用五行的分类法来标示脾胃与肺经的关系,脾胃一出了问题,肺经也容易出问题,但是中医这么提出来,很多人就会跳出来,说中医在胡说八道,即使中医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治疗好了哮喘,这些人也认为是偶然,但是现在西医也在做研究,提出了相关的解释,这说明事情的本来认识就是这样的,中国古代中医的观察是仔细的,分析是正确的。 但是,现代的中医反而丢了这些内容,见到咳嗽哮喘,就用肺经的药物,其实,在不发作的期间,好好的调理脾胃才是根本之治,这就是为什么九珍扶子汤被称为“医中正道”的原因。 在九珍扶子汤中,山药、薏米、茯苓、白扁豆都是补脾的药物,也是药食同源之品,这些看似平和的食物,其实在补足脾胃之气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现在九珍扶子汤各地有很多的产品,自己做起来很麻烦,如果能够买到成品,服用起来很方便的。 其实,这是食疗的方法,中医讲究的是药食同源,用平淡的食品,最终调和脾胃,解决大问题,这也是九珍扶子汤被清宫御医评价为“医中正道”的原因。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发病的急性期,还是要对症治疗,如果孩子的舌头红,舌头上满布明显突起的红点,说明有热,此时要清热,等热去了,再调理脾胃。 总之,小孩子的身体恢复得特别的快,家长们不用太担心了,有时一转眼孩子的身体就会好的,都出乎我们大人的意料。 2、为什么我这么强调要通过食疗来调理呢? 在很多调理身体的孩子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脾胃出现问题的居多,很多非常复杂的病,最后诊断再三,还是从脾胃那里找到发病的根源。 举个例子,有个孩子是鼻炎,鼻子总是感觉堵,有鼻涕,注意看这个孩子的脸色,这个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脾胃不足,虽然看着这个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感觉精神头很足,但从脸色告看,就是脾胃有问题。 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孩子们贪玩,他们的生机很强,所以总是很活泼的,这个不是正气是否足的依据,很多脾胃不足的孩子,一样的多动。一般如果孩子蔫了,那除了急症,就是真的出大问题了。 所以这个孩子的调理,就是开始的时候用了点通窍的药物,没用几天,后来就直接调理脾胃了,结果,过来一段时间,家长告诉我,孩子的鼻炎基本没有什么症状了。 这样的情况很多,这样就促使我总结,下面和大家聊聊。 脾胃和肺的关系,现在让家长最头疼的,往往就是呼吸系统的问题,当然,感冒谁都会有,但是绝大多数的人,感冒好了也就好了,可是偏偏有的孩子,感冒之后,往往是各种复杂的呼吸系统的问题,什么鼻炎,什么哮喘,顽固性咳嗽等,不一而足,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往往就是脾胃不足导致的,在中医里面,脾胃属土,肺属金,在五行里面,土生金,也就是说,土是金的母亲,这样,脾胃和肺的关系就明晰了,原来脾胃是肺的母亲,中医里面有个习俗,就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按照这个治疗原则,如果肺虚,那么就要补肺的母亲——脾胃。 这就是中医的奥秘,很多人问,如果直接补肺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绕个弯子,先补脾胃呢? 原来,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聪明之处,您想,一棵树,叶子枯萎了,您是先浇树根,还是先浇树叶呢?就是这个道理,要滋补一个脏器,我们先滋补它生发的源泉,这就是一种智慧。 还有脾胃和肝的关系,这个我以前谈论过了,钱乙说的好:“土虚则木摇”,这是很多肝经问题的一个方面,很多肝经的问题,如果追溯,可以找到脾胃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脾胃和肾的关系,这两者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生化之源,我们肾里面的肾精,是从先天继承来的,但是,在出生以后,就要靠饮食吸收的精微物质,和呼吸吸入的精微物质结合,再结合先天之精,最后形成肾精,储藏在肾中,这是我们生在的根本,所以如果脾胃虚弱,则会影响肾精,导致孩子生在缓慢。 脾胃出现问题,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是积滞,一是虚弱。 所谓的积滞,就是本来应该运化的食物,没有完全运化,结果形成了积滞,这种积滞,是一种病理性物质的停滞,并不一定就是食物停留在脾胃中了,有的家长问我,给孩子吃的已经非常少了,怎么还有积滞?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积滞并不一定是食物停留,可能还是一些其他的病理性产物,有的食积孩子就是胃口不好,不吃东西,非常的瘦弱,面黄肌瘦,肚子大,而有的孩子则表现为非常的能吃。 明代有位著名的医学家叫薛立斋,我在《这才是中医》里面写过的,这位是太医院的院长,他的父亲也是御医,他父亲之所以入太医院,就是因为擅长儿科,他们家传的,就是宋代名医钱乙的学术思想,所以可以说,薛立斋对儿科是非常精通的,他在他的儿科专著《保婴撮要》中说:“凡小儿积滞或作痛,皆由乳哺不节,过餐生冷,脾胃不能克化,停滞中脘,久而成积。或因饱食即卧,脾失运化,留而成积”。 他说的食积的原因,是因为喂养不当,比如过去古代讲究哺乳之后不能马上喂食,喂食之后不能马上哺乳,就是不能混食,又比如孩子最好不能多吃生冷,现在很多孩子从冰箱里拿出来东西就吃,还有薛立斋提出,不能吃饱就躺着睡觉(饱食即卧),这个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注意,这样会伤脾的,小孩子喂饱了就睡觉,这恐怕也是很多家庭的习惯吧。 3、谈谈孩子们的身体调理(二)——食积的起因 严格地说,这也是城市化带来的一个问题,其实在农村,能够吃的就是那么多的东西,就是现在地里面产的东西,西红柿下来了,就是西红柿,黄瓜下来了,就是黄瓜,我还记得,小时候,在东北乡下姥姥家,秋天树上的梨子熟透了,掉了下来,姥姥捡起来,用衣襟擦擦,就递给我吃了,这是秋天,如果您春天想吃梨,对不起,吃不到。 大家看到了吗?这是对应的,什么季节,吃什么食物,这可是人类长期经历的情况,很多习惯是从有人类开始就有了,几万年的历史了,有的是几千年的历史了,虽然有的有所改变,比如几千年前我们种稻子了,但是大多数,还没有改变,这是一种适应,我们的身体和自然已经基本达成一致了。 这种情况,在塑料大棚出现以后,得到了改变,这是种进步,但是背后意味着什么,我们还不是十分的清楚,尤其是刺激植物生长的激素出现以后,改变更大了。 同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各种食品在城市汇集,冰岛的三文鱼、澳洲的龙虾我们全都能吃到了,这是指的全面性,全球的,基本可以一网打尽。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能够吃到的食物的品种,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我常常说,现在我们老百姓吃的食物的丰富程度,和过去的皇帝差不多。 还有美味方面,各种烹制方法都有了,为了味道好,几乎什么办法都想了,各种猛料都填进去了,我经常看到,某某秘制的食物,是祖传的用了几十味中药如何炮制的,我一看就觉得这个东西不能吃了,我开方子都力图药味少呢,敢情这儿是不怕多,越多越好啊! 这里面,以香燥性热的调料居多,这些东西吃进去,也一定会影响我们的身体的。 大家可能觉得我说的过分了,我们的孩子吃的很正常啊,没有什么问题啊? 其实,来找我调理身体的孩子,饮食都有过失常的历史,《黄帝内经》里面说了:“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意思是吃多了,就会伤脾胃,要知道,孩子自己是喜欢美食的,他不会像大人那样吃饱了,就有节制了,孩子不会,他们喜欢吃,一定会吃到多的。 很多家长说:我没有给孩子乱吃东西啊? 其实,都是在不知不觉中乱吃的,其中大多数情况,是在爱的光环里面给孩子吃的。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因为怕孩子不爱吃饭,所以这天做个五个菜(大家注意,这是真实的例子,我不说是哪里发生的了)。 家里的几个成员都有些忐忑,因为不知道今天孩子是否爱吃饭,之前有时候没有做对胃口,孩子就闹着不吃,这让家里很是头痛,大家痛责自己上次没有抓住孩子的胃口,觉得很对不起小宝宝。 今天,把近两岁的孩子抱到了餐桌前。 孩子一眼望到了鱼肉,立刻伸手去抓,家人大喜过望,老太太说:“小家伙今天想吃这个,太好了!” 于是,孩子开始吃鱼肉,全家给跳鱼刺。 期间,孩子母亲几次给孩子蔬菜,孩子吃了一口,吐掉了,于是,又尝试了几次,就不再给孩子喂蔬菜了,就是一口鱼肉、一口粥,一口鱼肉、一口粥。 最终,孩子吃饱,再喂不吃了,于是大家很满意,长长地舒了口气,今天终于渡过了这次难关,带着玩去吧,幸福的小宝宝,下次吃饭看你喜欢吃什么,我们会尽量准备的。 然后,出去对外面的人说:我太爱我的宝宝了,我会为他奉献一切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见过类似的场景,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家长被孩子的欲望牵着鼻子走,没有能力调整。 要知道,孩子的欲望是需要调整的,需要我们引导,告诉他什么样的条件反射是正常的,什么样不正常,大多数孩子出现的问题,都是我们没有正确地利用条件反射原理。 我曾经看美国的相关资料,有孩子就是闹的翻天了,所有人都没有办法,最后是育儿专家,在理论的指导下,合理运用正确的条件反射手段,指导家长给调整了过来。 如果跟着孩子走,孩子很可能会建立一个坏的条件反射机制,让你无法控制。 比如,你不给买玩具,他就哭,然后你就妥协,买了,于是,孩子就知道这是一个条件反射,下次他还是这么尝试。 吃饭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按照孩子喜欢吃的思路来走,最后就会失去原则。 在上面这个例子里面,出现了几个不好的趋势: 第一:直到孩子彻底吃饱,才算大家满意。但是,这不是按照合理的量来计算的,是以孩子吃到饱,吃到不想再吃为止的,其实,对于孩子,当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再吃下去的时候,已经是过饱了。 第二:顺从了孩子的喜好,结果导致饮食品种单一,一次摄入了过量的单一饮食,对孩子的营养结构不利。 第三:建立了不恰当的条件反射,孩子知道了自己不想吃的东西,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吃,最后大人一定会换成自己喜爱的食物的。 中医认为,孩子的脾胃之气还没有那么足,运化之力不够,如果吃了过多的某种食物,会导致食积,而食积就阻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这样外邪就容易入侵了。 《幼科证治准绳 宿食》云:“儿幼不知撙节,胃之所纳,脾气不足以胜之,故不消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在儿童中,因为食积导致的外感病是很多的,很多小患者,用常规的治疗外感的方法分毫无效,结果,加入消食导滞的药物,立刻就见效了。 这里,引用一句古代医书的话来说明这事儿,《幼幼集成 诸疳证治》云:“谷肉果菜恣其饮啖,因而停滞中焦,食久成积,积久成疳。” 4、中医说的积食到底是什么? 这需要先给大家讲一下脾。这个脾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实际上,中医的脾跟西医的脾不是一回事,西医的脾是什么东西呢?西医的脾是免疫系统的一个器官。参与生产淋巴细胞,西医的脾切除没问题。这人车祸导致脾破裂,脾直接切掉,没事,活得好好的。中医的脾可不行了,这两个为什么不一样呢?西方的医学进到中国来的时候呢,他的spleen应该完全起一个其他的名词,叫“斯普林”什么的就可以了。但是不知道谁,一下把中医的脾就给安到这上头去了。中医的脾是有自己的概念的,后世就把这spleen也叫脾了,这两个脾就混了,我刚学中医的时候也学得乱得很,这需要大家一点点理解,实际上,中医的脾包括西医的脾和胰两个脏器,但是其功能还远远大于此。它还包括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还负责生血,还负责统血,还负责统水等等。 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中医的脾是负责运化食物的。 什么是运化食物呢?就是把这些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输送。这种输送有两个方面。 运化,运和化不是一回事儿 什么是运化呢? 中医认为:食物进入身体,要经过“消”、“化”、“运”三个环节。 食物进来首先进入的是胃,胃是管什么呢?胃是管受纳的,我们吃进东西,胃负责接受,胃好比收发室。胃把东西接收完了,接收完以后做初步的处理,把完整的食物变成易于分解的小块, 把食物给分解了,不再是一块一块豆腐,不再是一棵一棵青菜, 而是成为糜状的东西了。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消化”的“消”的部分。这个时候食物还是食物,只不过被拆分了。 接下来轮到脾工作了,脾干嘛呢?脾要把食物先化掉,食物本身并不是我们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比如白菜我们没法儿直接吸收,但是我们的脾可以把它给“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化”,这是脾的功能。所以大家看到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消化”这个词其实是包含着两个含义,不一样,“消”是磨啊,是拆分啊,物质还是原来那个;“化”就是把它变成能够吸收的东西了,给它化成这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为什么叫“脾主运化”呢?因为“化”之后,还有“运”。当脾把食物给化成可以吸收的物质之后,脾还负责把它送往全身各处。其中,食物化成一些好的东西叫精微物质,其中清轻的物质往上走,向上输送到心肺,成为气血化生的来源;另外一方面是输送到全身,濡养四肢百骸。有一些重浊的物质向下走,其中糟粕会被排出体外。 这叫运化的运,像灌溉一样,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所以《黄帝内经》里说:“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说这个脾为孤脏。它在中央的位置,它能够灌溉四方,能够像灌溉大地的那种沟渠一样,去灌溉我们四肢百骸。所以,这是脾的运化。 中医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这句话就说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 关于孩子的脾胃,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就是小孩特别容易积食,这是小孩的特点,特别容易积食。我们说不能给孩子吃多了,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瘀住了。比如说那种奶油蛋糕,很多都是反式脂肪做的,如果大量吃下去,吃完很容易就病,所以总有家长对我说,昨天孩子开生日晚会,然后剩下的一半蛋糕她的孩子都给吃了,然后今天就开始哮喘了。 所以,积食的孩子特别多。那么什么是积食呢?积食就是孩子对某些特定的食物,突然摄入过多了,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减弱。这就是积食了。我经常说,孩子像金鱼一样,看到喜欢吃的东西,就会无休止地吃下去,此时需要父母担起阻拦的责任,这是保护孩子。可是,有的父母觉得我爱孩子,就是要把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提供给他们,让孩子吃个够,结果,这样反而伤害到了孩子。 举个例子来形容什么是积食,如果我们把电脑里面的文件都打开,我们同时打开几个没有问题,当我们让一千多个程序同时运转的时候,电脑就会死机了,这种死机就和积食一样。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多样的,适量的,没有问题。当我们吃同一种东西,吃得非常多的时候,超出了我们脾的运化能力,结果就导致脾的“死机”了,这就是积食,也叫食积。 积食也会大致有分类,有的孩子一点东西都不想吃,没有胃口,这往往是积在胃部更多,因为胃不能受纳了;有的孩子却特别能吃,可是还是很瘦,这往往积在脾更多,脾无力运化了,身体没有营养,于是发出求助信息,报告司令部说需要吃更多的东西,这样司令部发出指令,要吃跟多的东西,于是孩子就开始猛吃,可是吃得越多脾越无力运化,最后就都泻出去了。 积食还会分出寒热来,如果孩子的身体偏于阴虚,那么积食以后,积滞容易化热,导致湿热积滞为患;如果孩子素体阳虚,则积食很容易伤到脾阳,导致孩子的阳气不足,形寒肢冷,这样的情况一般比较严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积食还分有形的和无形的。有的是积滞的食物还在,这往往是刚刚吃的,是急症,比如孩子吃喜欢吃的奶油蛋糕吃多了,吃了半个,第二天发烧感冒了,此时是有形的积食还在,这是有形的,此时只需要把积滞清掉就可以了;还有一种是无形的,这往往是慢性的,就是吃某种食物过多,伤害到脾胃的运化功能了,此时可能具体的食物有可能不多了,这叫脾虚夹积,还有点有形的物质,还有的时候是积滞的食物早已不在了,但是脾胃却依然无法正常运行,这种孩子正气不足,往往容易导致反复外感,这种情况就是“无形之积”了。如果不及时调理,会逐渐变成“疳积”,所谓“疳积”就是因为喂养不当或者久病导致的严重的营养障碍。 那么积食有哪些表现呢?积食的孩子舌苔中间会开始变厚,有的是全部变厚,有的是只在舌体中间,出现一个硬币一样的变厚的圆圈,这都显示孩子可能出现积食了。 同时,孩子的嘴里开始有味了,有的家长会敏感地闻到孩子口中的异味,这就是因为胃气不降,导致的口中异味,有的孩子还会嗳气,反出酸腐的味道,严重的还会呕吐。这就是有积食了。 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大便的味道特别臭的情况,会有酸腐的味道,古人形容“臭如败卵”,这也是症状之一。 绝大多数孩子,此时不想吃东西,不想喝奶,很容易烦躁啼哭,晚上睡觉不安稳。 如果孩子会形容自己的身体情况了,会说自己脘腹胀满。 一般对于刚刚出现的积食,家长心中是最清楚的,因为孩子吃了什么家长最知道。 5、再谈小儿肺部保养 一些家长喂养不当,导致小儿脾胃受伤,脾胃在五行里面属土,肺属金,土生金,也就是说:脾是肺的母亲,脾受伤了,当然肺也不会好过,这是中医里面的道理。 那么,如果肺部受伤,该怎么调理呢? 在孩子的平稳期,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调理脾胃。 肺经虚弱的孩子,如果在平稳期不调理脾胃,等到肺经的病发作了,那就会陷入疲于奔命的有很多家长是这样的:孩子感冒了,咳嗽,于是赶快去医院,到处求访名医,吃了很多药,见效很慢(因为孩子的正气不足),然后经过漫长的治疗,终于有些恢复了,结果,天气突变,孩子又开始病了,家长几乎崩溃…… 状态,不断地去扑救新发的病症,忙于应付,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6、九珍扶子汤原料 九珍扶子汤原方见明代儿科医家万全的著作《幼科发挥》,在原方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儿童的饮食和生理特点,加减化裁,组成了现代小儿专用食疗方,九珍扶子汤,原料全是采用药食同源之品。 九珍扶子汤的成分: 山药:选用河南焦作温县的怀山药。清代医家石芾南《医原》:“小儿病存阴为第一要义”。山药性平味甘,归肺、脾、肾三经,能补脾益气,滋养脾阴。 茯苓:选用云南茯苓的云苓。茯苓是祛湿的药物,具有补脾的作用,但茯苓补脾是通过泄湿来完成的。中医认为脾属土,土最讨厌水湿,茯苓可以帮助脾土清除水湿。 大枣:选用新疆的哈密大枣,俗称“白益红”。它性温味甘归脾、胃二经,具有补中益气、安中养脾、平胃、通九窍的功效,兼以调节汤的口味。 薏苡仁:选用福建省仙游县,俗称:“金沙薏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金沙薏仁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我们很多人只是笼统地知道薏米能祛湿,却不知道李时珍记载的有祛湿功效的薏米其实是特指金沙薏米。 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湿,药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湿,药性是向下走的。这两味原料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就会使人体内的圆运转起来。中医有一个常识,就是在滋补的时候,先要除掉身体内的湿气,湿气不除,会影响滋补的效果,而这个薏苡仁正是祛湿最好的东西。 白扁豆:选用云南白扁豆。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胃经。具有补脾和中、化湿消暑的作用,属补虚药中的补气药。 鸡内金:选用蒙山草鸡的鸡内金。它性平味甘,入脾胃膀胱经,具有健胃消食,化积排石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鸡内金主要含有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等成分。有增加胃液分泌量和胃肠消化能力,加快胃的排空速率等作用。 山楂:选用山东青州敞口山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凡脾弱食物不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它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作用。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 陈皮:选用广东新会十年陈皮,它性温,味苦、辛,归肺、脾二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与山楂同用,主要用于食积气滞。 甘草:选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王爷地草。它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四经,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问题。

    本帖有1条评论

快问
  • 2019-02-27 16:03:28 《瑞奇宝宝》中教孩子认知四季的是哪一集?

    是《瑞奇宝宝》第一季的第42集 大树,这一集瑞奇宝宝们通过自己制作大树和介绍他们喜欢的季节,向孩子们介绍了一整年四季的变化,能够很轻松地就能让孩子理解、认识一年四季。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