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2021-08-25 09:56:12 母亲在幼儿性格形成中有何特殊作用

    母亲是幼儿的主要抚养者,是影响幼儿发展的第一重要人。母亲在幼儿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和性格方面。缺乏母爱的幼儿往往会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绪反应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

  • 2018-11-26 17:03:55 胎儿性格什么时候形成

    一个人在社会中会接触不同长相不同性格的各色各样的人,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与基因有关同时与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既然有一部分与基因有关,那么就和胎儿在母体中的成长的成长发育有相当大的干系了,那么,胎儿性格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 2018-09-26 09:48:56 孕期第几个月对胎儿性格形成最关键

    除了胎儿的健康发育之外,胎儿性格的养成也是孕妈非常关注的。活泼可爱的宝宝每个人都喜欢 ,那么孕期第几个月对胎儿性格形成最关键?对于胎儿性格的形成,有什么好办法呢?孕期吃什么有助于胎儿性格的形成?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

  • 2013-11-25 18:09:23 孩子3岁前 易形成五种性格偏差

    0~3岁的宝宝,正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外界的影响,生活环境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孩子身上出现了性格偏差,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去矫正,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 2009-12-18 08:54:52 父母态度与孩子性格形成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即父母对子女的不同教育方式会使子女形成不同的性格。

论坛
  • 2020-05-18 09:44:48 智佳贝乐育儿: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是如何形成的,该怎么办?

    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是如何形成的,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 , 爸爸妈妈恨不得将所有好的 , 美的都赋予孩子一身 , 谁都想自家宝贝开朗、大方、性格外向、善于交际、能说会道 , 然而 , 原望是美好的 , 现实却是十分残忍的。 往往有一些孩子不太喜欢说话 , 或者不善于交际 , 大家称这类孩子为性格比较内向型的孩子。面对着越来越竟争激烈的市场竞争 , 面对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社会 , 爸爸妈妈的心也为之而担忧起来 。面对孩子性格内向应该怎么办? 爸爸妈妈要从哪些方面来加遅宝宝的锻炼 , 而引起孩子性格内向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 关于孩子性格内向的那些疑问 , 赶紧一起来下文中寻找答案吧。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 ? 1. 营造和睦的氛围 首先父母要营造一个温暖家庭环境 , 孩子在处于这样的环境里面 , 会非常有安全 感 , 也会更乐意和父母交流 , 有助于培养开朗的性格。 2. 多与同龄人交往 相较于父母 , 孩子可能和同龄人应该更有话说 , 所以可以多为孩子创造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的机会。比把小朋友邀请到家里来 , 让自己的孩子做一次主人 , 他们会很乐意招呼自己的小伙伴 , 这么做可以逐渐孩增强子的自信心 , 让他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3. 保护孩子自尊心 孩子虽然年幼 , 但他们的自尊心却不小。平常要多与孩子沟通 , 鼓励他们说话 , 千 万不要体罚或者语言攻击孩子 , 这样做有助于塑造孩子活波的性格。 4. 主动与孩子交流 内向孩子很少主动开口说话 , 所以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交流 , 这样才能走到孩子内心深处 , 从而正确引导孩子打开自己心扉。这样孩子渐渐也原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玩耍 。 5. 让孩子锻炼独立 孩子如果比较内向 , 不喜欢与外界接触交流 , 比较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让孩子独立做一些事情 , 比如去超市买瓶酱油 , 或者是和邻居借点东西等等。这些锻炼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 , 也敢于去接触自己喜欢的事物。 智佳贝乐 孩子的内向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 1. 由于自我意识敏感而产生对人的 “紧张症”、“恐怖症”如有的中学生与异性接触时 , 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 , 造成情绪紧张过度 , 陷入尴尬局面。 2.家庭背景这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父母常属于较为冷漠的人,他们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身为父母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 小时候,爸妈从来不鼓励孩子有好奇心,他们对孩子的问题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孩子少管闲事,做好份内的事。家长不鼓励子女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儿女 ' 分心 ' ,对正常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里。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儿童,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在刚踏入社会做事时,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他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入自己的个人世界。 3.与经历有关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在人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人的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便是经历,经历也是性格形成的条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最依赖、最亲近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宝宝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陪伴在孩子左右,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随时出现引导,帮助孩子走向美好的人生。如果你家宝贝也是性格内向的孩子,不防用以上的 5 个方法试试看,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宝宝训练时,方法和态度一定要到位,多一些耐心与陪伴,相信一切都可能变好。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2-06-30 11:01:35 哪些因素导致宝宝早早发生过敏呢?宝宝过敏怎么办?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出生后宝宝发生过敏并遗传过敏体质的机率已高达 30 %,也就是说每三个小宝宝当中就有一人是过敏体质,而且最近几年宝宝发生过敏的机率增长更加的快速,几乎每两个宝宝当中就有一个是过敏宝宝。 小儿过敏症状尤其是对宝宝过敏体质的问题容易因为家长司空见惯、没有戒心而疏忽,从而在漫长的过敏反应中演变更严重的过敏疾病发生,长时间在过敏症状困扰下,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不佳等问题。 根据调查,父母 1 人过敏,小孩遗传机率 1/2 ;父母 2 人过敏,机率 3/4 。虽然过敏遗传已成事实,一旦发现小孩有过敏体质也不需担忧,当前补充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趁早调整小孩的过敏体质,如果孩子频繁出现过敏初期症状,如抓痒、揉眼、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小孩的可塑性高,六岁之前,只要帮宝宝调整过敏体质,可明显孩子降低诱发过敏症状机率,避免日后发生严重情形,达到抗过敏治疗的良性循环。 宝宝过敏五大常见症状 皮肤痒、出疹子 有些宝宝在吃下某些食物,如:喝牛奶、吃蛋、花生、或海鲜类 ( 如虾 , 蟹 ) 等食品后,孩子的身体会出现皮肤剧痒、出疹子,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家长必须考虑有食物过敏的可能性,尤其是症状反复出现于吃下某些食物时,更应想到食物过敏的可能。 同样的情形也可能发生在服用某些药物后。 异位性皮肤炎 ( 或称奶癣 ) 异位性皮肤炎与先天性过敏体质关系密切,是一种发生于皮肤上的慢性搔痒性疾病,好发于过敏病史家族中,而这些宝宝也常带有其它的过敏性疾病。 哮鸣性咳嗽 有哮喘病的宝宝常在幼年时呼吸道感染后就会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困难、呼吸气时带有哮鸣声的症状。由于宝宝气管管径狭小,病毒侵犯幼儿细小支气管时,会造成气管黏膜发炎、水肿、痰液分泌物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通畅,引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吸气时胸部肌肉凹陷、吐气时有哮鸣声。 经常性的流鼻水、鼻塞、揉鼻子、揉眼睛 到了天气变化较大的季节,尤其是春秋两季,过敏体质的宝宝常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水、鼻塞、鼻子痒、揉鼻子等症状,并且往往容易复发。许多家长误以为是不易医好的 “ 感冒 ” ,其实,这也是过敏这个元凶作怪。 如果宝宝的 “ 感冒 ” 久未好转或反复,其父母就应考虑有过敏的可能。 与呼吸道过敏有关的疾病 有些疾病本身与过敏的关系虽然不是很强,但是却与过敏有着某些牵连,如:中耳炎、鼻窦炎 ( 流黄浓鼻涕、久咳 ) 、哮吼 ( 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咳嗽声如狗吠 ) 、肺炎等。这是因为呼吸道的结构互相交通,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 ( 如:气喘、过敏性鼻炎 ) ,其主要过敏器官周围的其它器官常常也会连带受到影响。 哪些因素导致宝宝早早发生过敏呢?宝宝过敏怎么办? 首先是父母认识不足的分娩方法。 越来越多的准妈妈选择剖腹产,使得中国的剖腹产率高达 46.2% ,位居亚洲之首。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无家族过敏史的剖腹产儿,其过敏风险增加 23% ,而对于有家族过敏史的剖腹产宝宝,过敏风险将增加 3 倍。 这是因为在剖腹产过程中,宝宝无法接触到妈妈产道内的细菌,加上抗生素的使用和术后母乳喂养的延迟,会拖延甚至阻碍宝宝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不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建立和成熟,从而增加了过敏的风险。 其次是非母乳喂养,使牛奶蛋白成为首当其冲的过敏原。 再次是过度保护。为了给宝宝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的居住环境,避免细菌侵袭,年轻的父母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消毒剂、除菌剂,但这种过度的清洁,反而使宝宝在早期缺乏对微生物的接触,可能抑制其免疫系统的发育,从而引发过敏。 过敏体质先天遗传,父母不重视自己过敏的免疫调节 父母一方有过敏,遗传过敏体质的机率达 30% ;父母双方有过敏,遗传过敏体质的机率高达 80% 。其中剖腹产儿童过敏机率远远高出正确分娩儿童。男孩遗传过敏体质的机率高于女孩。对于父母一方有过敏,预防遗传过敏体质给小孩者,每日两次补充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调节过敏体质减少过敏体质基因遗传。 过敏危害,大儿童过敏性哮喘危害大 过敏儿童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影响牙齿发育,甚至出现思维迟钝、忧郁、疲劳等认知障碍;而过敏性哮喘则是儿童过敏疾病之中困扰最多也最严重的一种,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并发多种慢性疾病,有的并发症还直接能造成生命危险。目前,哮喘已经成为儿童耽误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儿童过敏慎用抗生素 儿科医生提醒,宝宝湿疹、腹泻、干咳,千万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药,包括药膏。除了去医院就诊,还要改变喂养中存在的风险,尤其是非母乳喂养的宝宝。因为牛奶或奶粉中存在的大份子蛋白质,就可能是直接导致湿疹、腹泻的诱因。家长们选择适度水解蛋白质的奶粉来缓解牛奶过敏反应只做到了避免接触过敏源,而并未解决引起孩子过敏的免疫问题,最根本的抗过敏方法是尽早给腹泻或湿疹宝宝补充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来建立宝宝肠道有化机能,诱导正确的 TH1 型免疫应答减少过敏发生 .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2-02-15 21:38:38 抚顺天童教育:发脾气是教育的死敌

      在抚顺天童教育,老师在教育孩子时,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时期,都不能发脾气,因为老师们深刻地知道,发脾气是教育的死敌!   曾经有个静止脸的实验,它能看出妈妈的情绪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实验开始之前,妈妈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会显得非常开心;然后,妈妈开始静止脸,面无表情,这个时候孩子也察觉出妈妈的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妈妈的注意;孩子努力尝试与妈妈互动,妈妈依旧保持面无表情;最后,孩子开始了哭泣!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父母过大的压力、焦虑、抑郁、冷淡、不耐烦、敷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很多父母,在孩子刚尚未去上小学之前,对于孩子的养育态度可能会逐渐变得烦躁,毕竟现在社会的父母又要忙事业又要养育孩子,确实挺不容易的,导致自己压力大,因此变得情绪烦躁。不过家长们还是需要谨记,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这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点帮助都没有,只有负面作用。长期对孩子发脾气,可能会影响孩子与妈妈的亲子关系质量,使孩子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比如,怀疑妈妈不爱自己。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出现障碍,甚至逐渐失去自我和自信。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情绪烦躁,压力很大,甚至有愤怒的情绪,其实很正常,“愤怒”本身也是众多情绪的一种。比如孩子总是不听话,总是做错一件事,或者做出了道德败坏的事情,这时候父母生气是很正常的。但千万不要把愤怒转化成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比如攻击孩子的品格、性格)。家长可以直接表达“我很生气!”以及解释一下生气的原因,以及希望对方怎么做。不要低估孩子对情绪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果实在气的不行了,想要大发雷霆了,可以暂时离开孩子去冷静几分钟,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冷静时间,这对于双方沟通都是有帮助的。   总而言之,发脾气不是好事,生气也应当“正确”,不能对孩子进行辱骂、攻击,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也是父母的必修课之一。

    本帖有0条评论

快问
  • 2016-02-04 16:11:00 小朋友有些坏毛病,长大会不会改过来啊?

    小时候经常做的事情,会使大脑神经的连接产生很多新的连接,就像很多小路一样,经常走、反复走的小路慢慢就成了路了,这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或比喻。说明孩子在较小的时候就可能形成一些关于这个世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和信念,这些理论和信念在意识里或潜意识里影响他的一生。人常常是不自觉地受到这些潜意识的影响,并在这些意识下,做出一些重大的事情或决定等。虽然早期形成的这些意识信念在后来还能有很多机会去改变,比如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那么同样会受到幼儿园同伴和老师的影响,并不是说一切的责任都是家长教育的责任,但不可否认有部分信念是可能在潜意识里持续很长时间产生不可知影响的。况且,要想改变这些小时候培养的意识,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系统的心理治疗,或在自我觉察中刻意改变,才有可能做到。有研究的结果表示小孩在六七岁以下的幼儿期,各个方面都在塑造成型的过程中,大脑神经在不断地发展,长到八、九岁时,大脑神经又会慢慢地分支、削减,把没有用的遗弃掉。 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多的可能体现在让孩子形成某种性格、某些生活方式、做事的习惯等,如果说达到严重伤害的程度,是不会轻易造成的,除非出现长期的很极端的事件,比如长期(长达几年时间)限制孩子不出门,不做户外运动。这需要满足两个因素,一个是极端的虐待或压迫,另一个是长期的。一次性的事件,经过安抚,或其他方式可以疗愈,因为人的可塑性特别强,随着成长,心理的治愈能力也会增强。

  • 2016-02-04 16:11:00 小孩子喜欢抢别人家东西,如何是好啊?

    一次性的事件,经过安抚,或其他方式可以疗愈,因为人的可塑性特别强,随着成长,心理的治愈能力也会增强。有研究的结果表示小孩在六七岁以下的幼儿期,各个方面都在塑造成型的过程中,大脑神经在不断地发展,长到八、九岁时,大脑神经又会慢慢地分支、削减,把没有用的遗弃掉。小时候经常做的事情,会使大脑神经的连接产生很多新的连接,就像很多小路一样,经常走、反复走的小路慢慢就成了路了,这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或比喻。说明孩子在较小的时候就可能形成一些关于这个世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和信念,这些理论和信念在意识里或潜意识里影响他的一生。人常常是不自觉地受到这些潜意识的影响,并在这些意识下,做出一些重大的事情或决定等。虽然早期形成的这些意识信念在后来还能有很多机会去改变,比如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那么同样会受到幼儿园同伴和老师的影响,并不是说一切的责任都是家长教育的责任,但不可否认有部分信念是可能在潜意识里持续很长时间产生不可知影响的。况且,要想改变这些小时候培养的意识,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系统的心理治疗,或在自我觉察中刻意改变,才有可能做到。 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多的可能体现在让孩子形成某种性格、某些生活方式、做事的习惯等,如果说达到严重伤害的程度,是不会轻易造成的,除非出现长期的很极端的事件,比如长期(长达几年时间)限制孩子不出门,不做户外运动。这需要满足两个因素,一个是极端的虐待或压迫,另一个是长期的。

  • 2016-02-04 15:35:01 小宝老是自己拿东西,已经3岁2个月大了,有问题吗?

    虽然早期形成的这些意识信念在后来还能有很多机会去改变,比如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那么同样会受到幼儿园同伴和老师的影响,并不是说一切的责任都是家长教育的责任,但不可否认有部分信念是可能在潜意识里持续很长时间产生不可知影响的。有研究的结果表示小孩在六七岁以下的幼儿期,各个方面都在塑造成型的过程中,大脑神经在不断地发展,长到八、九岁时,大脑神经又会慢慢地分支、削减,把没有用的遗弃掉。小时候经常做的事情,会使大脑神经的连接产生很多新的连接,就像很多小路一样,经常走、反复走的小路慢慢就成了路了,这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或比喻。说明孩子在较小的时候就可能形成一些关于这个世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和信念,这些理论和信念在意识里或潜意识里影响他的一生。人常常是不自觉地受到这些潜意识的影响,并在这些意识下,做出一些重大的事情或决定等。况且,要想改变这些小时候培养的意识,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系统的心理治疗,或在自我觉察中刻意改变,才有可能做到。 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多的可能体现在让孩子形成某种性格、某些生活方式、做事的习惯等,如果说达到严重伤害的程度,是不会轻易造成的,除非出现长期的很极端的事件,比如长期(长达几年时间)限制孩子不出门,不做户外运动。这需要满足两个因素,一个是极端的虐待或压迫,另一个是长期的。一次性的事件,经过安抚,或其他方式可以疗愈,因为人的可塑性特别强,随着成长,心理的治愈能力也会增强。

  • 2016-02-04 15:18:00 请问老师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开朗一点的性格呢?我家小孩喜欢抢人东西,又内向,请问要怎么处理呢?请指教!

    有研究的结果表示小孩在六七岁以下的幼儿期,各个方面都在塑造成型的过程中,大脑神经在不断地发展,长到八、九岁时,大脑神经又会慢慢地分支、削减,把没有用的遗弃掉。小时候经常做的事情,会使大脑神经的连接产生很多新的连接,就像很多小路一样,经常走、反复走的小路慢慢就成了路了,这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或比喻。说明孩子在较小的时候就可能形成一些关于这个世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和信念,这些理论和信念在意识里或潜意识里影响他的一生。人常常是不自觉地受到这些潜意识的影响,并在这些意识下,做出一些重大的事情或决定等。虽然早期形成的这些意识信念在后来还能有很多机会去改变,比如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那么同样会受到幼儿园同伴和老师的影响,并不是说一切的责任都是家长教育的责任,但不可否认有部分信念是可能在潜意识里持续很长时间产生不可知影响的。况且,要想改变这些小时候培养的意识,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系统的心理治疗,或在自我觉察中刻意改变,才有可能做到。 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多的可能体现在让孩子形成某种性格、某些生活方式、做事的习惯等,如果说达到严重伤害的程度,是不会轻易造成的,除非出现长期的很极端的事件,比如长期(长达几年时间)限制孩子不出门,不做户外运动。这需要满足两个因素,一个是极端的虐待或压迫,另一个是长期的。一次性的事件,经过安抚,或其他方式可以疗愈,因为人的可塑性特别强,随着成长,心理的治愈能力也会增强。

  • 2016-02-04 15:17:00 我儿子有一个很坏的习惯,就是随便抢别人的东西,也不爱和同龄人玩耍,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需要怎么改正呢?

    有研究的结果表示小孩在六七岁以下的幼儿期,各个方面都在塑造成型的过程中,大脑神经在不断地发展,长到八、九岁时,大脑神经又会慢慢地分支、削减,把没有用的遗弃掉。小时候经常做的事情,会使大脑神经的连接产生很多新的连接,就像很多小路一样,经常走、反复走的小路慢慢就成了路了,这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或比喻。说明孩子在较小的时候就可能形成一些关于这个世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和信念,这些理论和信念在意识里或潜意识里影响他的一生。人常常是不自觉地受到这些潜意识的影响,并在这些意识下,做出一些重大的事情或决定等。虽然早期形成的这些意识信念在后来还能有很多机会去改变,比如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那么同样会受到幼儿园同伴和老师的影响,并不是说一切的责任都是家长教育的责任,但不可否认有部分信念是可能在潜意识里持续很长时间产生不可知影响的。况且,要想改变这些小时候培养的意识,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系统的心理治疗,或在自我觉察中刻意改变,才有可能做到。 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多的可能体现在让孩子形成某种性格、某些生活方式、做事的习惯等,如果说达到严重伤害的程度,是不会轻易造成的,除非出现长期的很极端的事件,比如长期(长达几年时间)限制孩子不出门,不做户外运动。这需要满足两个因素,一个是极端的虐待或压迫,另一个是长期的。一次性的事件,经过安抚,或其他方式可以疗愈,因为人的可塑性特别强,随着成长,心理的治愈能力也会增强。

百科
  • 2015-03-10 17:57:15 【儿童性格培养】儿童性格教育

    刚出生的婴儿并不存在所谓的性格,但这却是性格开始发展的年龄。0-6岁时,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性格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爸妈对儿童的教育影响很大,因为这是儿童性格和社会观念形成的年龄段。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