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2009-11-23 09:19:39 连载六:情景练习助你理解孩子感受

    要是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怎样?儿童教育家阿黛尔和伊莱恩就发明了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她们也因此一起入选了美国名人录,这个神奇语言就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以下是亲子网经中信出版社独家授权连载的内容。

  • 2017-07-07 15:02:47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壳中乐

    5.借助"动物搬家"的情景,引导幼儿练习在壳中快速前进。期间,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播放鲨鱼音乐,引导幼儿思考一旦鲨鱼来了怎么应付,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达到快速前进的目的。

  • 2016-12-23 15:52:32 圣诞节英语对话 有关圣诞英语情景对话

    圣诞节英语对话不仅在书里面,还可以在现实中发生。有关圣诞英语情景对话练习次数多了,词汇和语言信手拈来,下回碰到合适的场景,就可以与朋友进行一场有趣的圣诞节英语对话了哟。

  • 2016-06-02 11:06:30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到鸡婆婆家做客(语言)

    小动物再见!”(鸡婆婆再见)教育活动始终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进行礼貌情感交流,使进餐规则得以自然传递和操作练习,幼儿做做,学学,学学,做做,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在学中做,做中求进步。

  • 2016-01-31 12:14:15 幼儿园教学反思:多彩多姿的云朵

    适当运用多媒体的分割合成功能。(变化功能)解析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云朵的多彩多姿与变化给幼儿带来了活动的新、奇、乐。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寻找活动内容。在游戏情景中融入线条练习,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论坛
  • 2021-11-24 15:11:37 如何培养孩子问题解决能力呢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正是各种问题,才促进了学习水平的提升。怎么解决它,就是学习思路。寻求解决方法,不在外面找各种培训。在自身上来找,就能找到合适的。课堂上,有不懂的地方,就需要提问出来。比如,家长说孩子阅读理解,不容易判断准确。思考是结合实践来的,脱离了实践,就会有疑问。如果没提出来,就是猜测或忽略了。这恰恰说明,错误的地方,就是思考不能落地,需要实践来完善思考的地方。可以通过情景对话,或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完善思考。其实,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或有了结果,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跟着老师模仿和练习,复习的时候,就是从外在所看,所听,所练,回归到自身的感觉上。结合条件和环境,来揣摩问题。孩子不认真听讲,想的必然是外在的东西。比如,在课堂上,左顾右盼,做小动作,玩橡皮等。此时,老师会马上点名;孩子马上就开始思考自己,就专注起来了。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能结合到自己的感觉,就是在思考了。解决问题,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从自身上寻求,还在那里去找呢。老师回答问题的时候,是有针对性地,也是结合情景,启发孩子思考,回归到自身的认知上。 启蒙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才是早开始的。如果没有解决问题能力,学了之后,遇到问题,也不懂得解决。不能解决,学了又有什么用。在小时候,就有解决问题能力,哪怕一点点。在所遇到的知识和技能中,有了疑问,就懂得怎么能去解决。就不会被困难折服,学起来也很快。能够抓住重点,感觉就会很轻松。有家长说“这孩子真聪明”,聪明的并不是什么都会,而是能够面对问题,合理地解决它,而不留遗憾。如果什么都是死记硬背的,那怎么算是动脑了呢。 善于思考的孩子,总是快乐的。解决问题,先解决的是思路问题。在行动中,才能避免出现危险。阅读理解中,在锻炼思考和理解能力。多和孩子沟通,孩子之间也可以结合事,来交换想法。之后,在阅读中,就能马上得到结论。交流的过程,是使用思考,在交换实践经验。仅仅阅读,不能理解,留给孩子的是记忆,也是短暂的。时间久了,容易忘记,而理解能力还是原地踏步。对同一个问题,怎么看待呢?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能力才会进步。如果只是让孩子,去跟着做,思考只是家长或老师的,孩子只是出力而已。 棉花糖家庭教育,可以咨询试听。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1-11-15 15:15:20 孩子学习拖拉,家长该怎么教育呢

    不少家长反馈,说孩子学习拖拉,要经常催才行。按下心来,耐心去研究课本上的知识;需要兴趣吗,当然。但是,更要有良好习惯当先。比如,在课堂上,跟着老师模仿,还是先预习呢?其实,如果一直跟着老师学,就是被学习牵着鼻子走;没有人来引导,就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了。所以,在课后复习的时候;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练习,等着有人来引导。如果先预习一遍,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认知,跟着老师是一个互动练习,就会占据了主动性。而怎么预习,是要家长来指导的。家长如何指导呢,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识字,对话,一起玩等。 教孩子说话,总是在情景中,是为了讲的标准,说的及时。错过了时间,再说的话,就不容易记住,用起来也没感觉。所以,感觉来源于环境。当孩子跟家长,互动及时的话,家长就不会厌烦。当感觉到了快乐的事情,然后笑出来,别人就不会厌倦笑容。当在学习中,抓住了时机,完成了消化和巩固,孩子就不会厌倦学习。有时候,孩子对作业拖拉;其实,在是等待感觉的到来,或压缩计划的空间,在短时间内,会紧张地去完成。在复习中,没有充分地思考;记忆了课本上的只言片语,思考贯穿不起来,就要反复记忆。 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做的有很多。比如,在孩子学习上,家长真的是要帮孩子解决问题吗?家长要培养的是,孩子对待问题的思考能力。而不是等着别人,帮自己去开拓道路。为了避免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会选择和孩子一起下棋。参与游戏,就能了解到孩子的思考方向。在做事上,该朝哪个方面锻炼。面对课本,家长有时候会感觉陌生,这才是教育的开始。如果家长呈现自己什么都懂,就一种高高在上,让孩子缺乏努力钻研的感觉。陪伴是一种力量,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环境中,找到自己该做什么,如何交流。家长是一棵大树,是风向标,更是榜样。孩子想看的是,家长怎么面对问题,去解决的过程,是想学。 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就是父母的责任。要了解责任之重,不能推卸给外在培训。没有内在的原则,外在的东西,总是站不稳脚跟的。学习为什么总是催呢,家长看到的是完成任务,是为了孩子能进步。家长催孩子,孩子催谁呢?到了家里,父母需要腾出一点时间,去了解孩子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更有助于教育。有家长说,孩子阅读理解总是出错,是什么原因呢?阅读了,但是理解不了,或理解方向错了。为什么会没思路呢?当在阅读情景中,找不到角色,判断就会有偏差。言之有物,行之有恒。坚持下去,多读几次;精力就会专注其中,方法就会逐渐端正了。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1-11-11 15:19:51 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从幼儿园或小学开始,就教孩子怎么跟别人交际了。交际水平怎么样,这是靠家长直接教出来的。多看,多听,多尝试。但是,过程还是要孩子参与进去。有时候,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就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和别人交往,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失去诚信。很多时候,刚开始是好好的,过程中一出现波折,就开始不讲信用了。这个是时有发生的,家长在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具体怎么处理呢。如果孩子吃亏了,就开始叫对方家长,争论不休,这怎么是好结果呢。如果能够,放弃固执己见,彼此以长远为虑,友谊就会更近一层了。 如果不引导,孩子的志向是乱的。在有志向的基础上,也可以找到共同之处,就可以一起努力了。比如一起踢足球,总是要先角色安排的。做好该做的那部分,就不会有埋怨。也能够表现自己诚信之处,能积极配合,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接受引导,也能够引导别人;老师的目标是把孩子教好,传授知识和技能;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呢,把老师教的学会,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那么,共同点就出来了。在知识和技能上,跟老师沟通,还有什么遗憾呢?老师总能不知疲倦的教,也会耐心地回答问题。勤学好问,总是可爱的。 家长和孩子之间,也是相互学习的。孩子跟着家长学,是必然的,也是专注的。家长为什么还要向孩子学呢?不学玩,怎么跟孩子玩呢。不学学,怎么能教孩子怎么学呢。很多时候,从上到下,是靠引领和影响的。从下到上,是以榜样为目标。有的孩子学习感觉到艰难,就不要去嘲笑他;站在同一条阵线上,去看看为什么难。对未来充满信心,朝好的一面去思考;在交往中,学会开心,道路会越走越宽。学习就是在不断跟老师互动,跟课本进行交流的过程。课堂上的,终将在自身实践中,才能有所收获。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有家长说,孩子容易出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在沟通中,没有在循序渐进中,找到对应的角色。情景中,就理解不太准确了。有人说,那多练习情景对话,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一定要在课本上,才能练呢?平时,在家庭中,不都是在对话吗?跟父母多聊几句,学会在描述中,不断总结。提炼之后,分享中不断找到切合点。有的时候,需要多次沟通,就是找不到那个点。需要反复地问,才能清楚。此时,家长还觉得孩子问得太多,无理取闹。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沟通中总结,就容易发生误解。让孩子参与一些聊天,养成思考习惯。

    本帖有0条评论

快问
  • 2018-09-14 15:12:00 上班前要提前培养宝宝对奶瓶的兴趣吗?奶瓶喂养怎么训练?

    训练奶瓶喂养初期,要尽量避免使用平时最常用的亲喂姿势和宝宝最熟悉的喂奶场所,不要让宝宝想起平时喂养的情景。 一旦感觉宝宝似乎想起了平日的温馨场面,开始不配合了,就要立即改变瓶喂姿势和场所。想让宝宝乐意接受奶瓶喂养,还是得让宝宝觉得瓶喂也是种享受,吃得舒服才行。 要尽量模拟亲喂时的奶量流速、乳头含接方式以及那种温暖柔软的感觉。 需要让奶瓶的流速减慢,并寻找一个接近妈妈乳头形态的奶嘴,使用前最好再用热水泡一会儿,使奶嘴更柔软,更接近妈妈的形态。如果真的还是没法用奶瓶喂,那也可以不用。 吸管、勺喂,或者直接过渡到杯喂,也是一种办法。虽然看起来麻烦,但是今后就不用练习用杯子喝东西了,宝宝还可以提前掌握用杯子喝东西的技能。宝宝奶瓶喂养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将练习时间提前到妈妈上班前1个月,比如,本来每天亲喂5-6次,可以逐渐减少亲喂的次数,逐渐增加奶瓶喂奶的次数,以增加宝宝吃奶瓶的信心。

  • 2018-09-13 15:27:00 让宝宝接受奶瓶有哪些好方法?奶瓶喂养怎么训练?

    一旦感觉宝宝似乎想起了平日的温馨场面,开始不配合了,就要立即改变瓶喂姿势和场所。想让宝宝乐意接受奶瓶喂养,还是得让宝宝觉得瓶喂也是种享受,吃得舒服才行。 要尽量模拟亲喂时的奶量流速、乳头含接方式以及那种温暖柔软的感觉。 需要让奶瓶的流速减慢,并寻找一个接近妈妈乳头形态的奶嘴,使用前最好再用热水泡一会儿,使奶嘴更柔软,更接近妈妈的形态。如果真的还是没法用奶瓶喂,那也可以不用。 吸管、勺喂,或者直接过渡到杯喂,也是一种办法。虽然看起来麻烦,但是今后就不用练习用杯子喝东西了,宝宝还可以提前掌握用杯子喝东西的技能。宝宝奶瓶喂养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将练习时间提前到妈妈上班前1个月,比如,本来每天亲喂5-6次,可以逐渐减少亲喂的次数,逐渐增加奶瓶喂奶的次数,以增加宝宝吃奶瓶的信心。训练奶瓶喂养初期,要尽量避免使用平时最常用的亲喂姿势和宝宝最熟悉的喂奶场所,不要让宝宝想起平时喂养的情景。

  • 2018-09-12 15:47:00 我的宝宝完全不接受奶瓶怎么办?上班前要提前培养宝宝对奶瓶的兴趣吗?

    要尽量模拟亲喂时的奶量流速、乳头含接方式以及那种温暖柔软的感觉。 需要让奶瓶的流速减慢,并寻找一个接近妈妈乳头形态的奶嘴,使用前最好再用热水泡一会儿,使奶嘴更柔软,更接近妈妈的形态。如果真的还是没法用奶瓶喂,那也可以不用。 吸管、勺喂,或者直接过渡到杯喂,也是一种办法。虽然看起来麻烦,但是今后就不用练习用杯子喝东西了,宝宝还可以提前掌握用杯子喝东西的技能。宝宝奶瓶喂养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将练习时间提前到妈妈上班前1个月,比如,本来每天亲喂5-6次,可以逐渐减少亲喂的次数,逐渐增加奶瓶喂奶的次数,以增加宝宝吃奶瓶的信心。训练奶瓶喂养初期,要尽量避免使用平时最常用的亲喂姿势和宝宝最熟悉的喂奶场所,不要让宝宝想起平时喂养的情景。 一旦感觉宝宝似乎想起了平日的温馨场面,开始不配合了,就要立即改变瓶喂姿势和场所。想让宝宝乐意接受奶瓶喂养,还是得让宝宝觉得瓶喂也是种享受,吃得舒服才行。

  • 2018-09-11 15:42:00 奶瓶喂养怎么训练?我的宝宝完全不接受奶瓶怎么办?

    吸管、勺喂,或者直接过渡到杯喂,也是一种办法。虽然看起来麻烦,但是今后就不用练习用杯子喝东西了,宝宝还可以提前掌握用杯子喝东西的技能。宝宝奶瓶喂养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将练习时间提前到妈妈上班前1个月,比如,本来每天亲喂5-6次,可以逐渐减少亲喂的次数,逐渐增加奶瓶喂奶的次数,以增加宝宝吃奶瓶的信心。训练奶瓶喂养初期,要尽量避免使用平时最常用的亲喂姿势和宝宝最熟悉的喂奶场所,不要让宝宝想起平时喂养的情景。 一旦感觉宝宝似乎想起了平日的温馨场面,开始不配合了,就要立即改变瓶喂姿势和场所。想让宝宝乐意接受奶瓶喂养,还是得让宝宝觉得瓶喂也是种享受,吃得舒服才行。 要尽量模拟亲喂时的奶量流速、乳头含接方式以及那种温暖柔软的感觉。 需要让奶瓶的流速减慢,并寻找一个接近妈妈乳头形态的奶嘴,使用前最好再用热水泡一会儿,使奶嘴更柔软,更接近妈妈的形态。如果真的还是没法用奶瓶喂,那也可以不用。

  • 2018-09-10 15:13:00 求专家解答!我的宝宝完全不接受奶瓶怎么办?

    宝宝奶瓶喂养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将练习时间提前到妈妈上班前1个月,比如,本来每天亲喂5-6次,可以逐渐减少亲喂的次数,逐渐增加奶瓶喂奶的次数,以增加宝宝吃奶瓶的信心。训练奶瓶喂养初期,要尽量避免使用平时最常用的亲喂姿势和宝宝最熟悉的喂奶场所,不要让宝宝想起平时喂养的情景。 一旦感觉宝宝似乎想起了平日的温馨场面,开始不配合了,就要立即改变瓶喂姿势和场所。想让宝宝乐意接受奶瓶喂养,还是得让宝宝觉得瓶喂也是种享受,吃得舒服才行。 因此,要尽量模拟亲喂时的奶量流速、乳头含接方式以及那种温暖柔软的感觉。 需要让奶瓶的流速减慢,并寻找一个接近妈妈乳头形态的奶嘴,使用前最好再用热水泡一会儿,使奶嘴更柔软,更接近妈妈的形态。如果真的还是没法用奶瓶喂,那也可以不用。 吸管、勺喂,或者直接过渡到杯喂,也是一种办法。虽然看起来麻烦,但是今后就不用练习用杯子喝东西了,宝宝还可以提前掌握用杯子喝东西的技能。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