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2020-08-13 10:35:08 目睹家暴的孩子,一直成长在阴影之下

     7月29日,广东通过新规《中华人民公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将于10月1日起实施。该法案将细化家暴定义,明确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   

  • 2020-08-11 18:30:12 目睹家暴的孩子,一直成长在阴影之下

     7月29日,广东通过新规《中华人民公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将于10月1日起实施。该法案将细化家暴定义,明确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   

  • 2009-09-28 15:16:39 “寄养儿童”成长有阴影

    在城市,被父母交由亲戚、朋友、保姆乃至老师代养的“寄养儿童”,正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寄养儿童”的教养问题引起人们关注。

  • 2009-08-26 18:40:26 “寄养儿童”成长有阴影

    在城市,被父母交由亲戚、朋友、保姆乃至老师代养的“寄养儿童”,正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寄养儿童”的教养问题引起人们关注。

  • 2023-01-12 20:51:47 父母的哪些行为容易造成孩子恐惧伤心?

    有的家长说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胆小,日常一个小举动就会让他感到紧张或大哭。其实在这背后家长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毕竟孩子的天性是模仿和学习,一旦家长的不当行为在孩子内心留下阴影,那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成长负担。那么,父母的哪些行为容易造成孩子恐惧伤心呢?

论坛
  • 2021-12-15 15:51:49 你是否也在过分管控孩子?

    去年年初由徐峥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囧妈》相信大家都还有印象,该片讲述了一趟六天六夜的的莫斯科之旅,让母子回到最纯粹的相处模式,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式母子关系。 在笑声的背后,有些东西是需要父母亲去深思的。 电影里,母亲秉承着“为你好的原则”把控着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结婚生子”,小到“申时排尿”,总觉得这个事业有成的儿子还是个小孩,各种高度关注。 电影是生活的缩影,类似的场景,难道生边会缺少?屡见不鲜,亲身经历。 成年人尚且如此,那么孩子呢?面对父母的过分管控又会有哪些影响呢?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女心理师》中,就有一位控制欲极强得母亲。剧中,女儿长期受到妈妈的压迫式教育。从小,母亲就逼着她学钢琴,每天总是变着法子让她不断地练习,当孩子弹错或者有不满时,妈妈就会开始打骂动手,就这样在妈妈“为你好”的原则下,女儿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和暴食症,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父母过分过强的控制欲,真的会要了孩子的命。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喜欢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 “我这不是为你好吗?” “你再这样,妈妈不要你了!” “别的孩子都行,怎么就你不行?” 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意识上觉得一切为了孩子好,实际做的却是确保孩子处在废物状态乖乖受控。 父母们处处管着孩子,以为这样孩子日后会感谢他们。但其实,这样的做法会成为毒刺扎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控制欲强的父母,往往打着爱的名义,一步一步的把孩子推向深渊。 再到叛逆期的孩子,很多时候是父母引导的方法不对,教育的方法不对,往往在教育中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顺着你想法来。殊不知,只要有选择,孩子的情绪会得到极大的缓解,也减少了冲突,实验也有表明,小时候孩子做的选择越多,长大就越有主见,将来做选择的能力就越强。 叛逆的孩子,一般都存在着自尊心方面的问题。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幼时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赶出学校,但他的母亲不这么认为,她经常鼓励爱迪生亲手做实验去获取问题的答案。在鼓励的加持下,孩子做事情往往会事半功倍。 生活中,你是否遇见过这样的事情,母亲刷着手机,孩子在公共场所喧哗打闹,母亲偶尔说几句狠话“再吵我就不要你了”、“再吵以后不带你出来了”,但效果呢?往往是制得住一时,压不了半会。所以面对孩子的吵闹和错误,要学会换位思考,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并且循循善诱而不是强制制止。不仅如此,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带着孩子一起理解遵守规则。 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更快的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控制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学会放手,才能茁壮成长。 小马快跑,让孩子幸福,有意义的快乐!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1-07-07 15:05:40 批评孩子,以下这3种错误示范,家长们一定要避雷!

      日常面对孩子的各种“不听话”。我们有时候也会控制不住的去指责批评孩子。但在批评过程当中,如果方法不当,也会不同程度的给孩子造成伤害。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家长正确地批评和引导。      批评孩子也是一门艺术,处理得好,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但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不会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反而会影响亲子关系。      批评孩子也要把握好度,当孩子犯错时,到底应该如何抓好教育良机呢?      北京新东方小学生成长中心老师建议下面这3种错误示范,家长们一定要避雷!      1.用大吼大叫的方式逼孩子就范      批评可以用沟通的方式进行。      批评的目的不是分胜负,我们需要针对的,是错误本身,就事论事,而不是孩子本人,保持态度中立,不谴责、不侮辱,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重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      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们首先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单单是以发泄情绪为目的的批评,不仅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      2.不注意时间场合,随意批评孩子      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若父母当众宣布孩子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      要培养一个人,首先要培养他的自尊,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会大大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当众揭短,不仅不会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任何个体,都需要被尊重,我们可以把孩子单独唤到面前,心平气和但是郑重地指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3.经常翻旧账      有的家长会频繁地翻旧账,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不断激励和勉励,但对孩子来说,这一行为无异于持续的否定和打击。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东拉西扯,频繁提起以前的错误,会让孩子不再关注当下的问题,而是越来越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      不要把目光停留在过去,往前看,才能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好的教育应该做到双方都是赢家,而不是一方得意洋洋,另一方垂头丧气。      批评的目的是激励而不是打击,是唤醒而不是压抑,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孩子犯错并不可怕,保持耐心,对症下药,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长正确的指引下变得更好!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1-06-29 15:54:23 家长教好孩子,其实都离不开这几个方法

    在家庭生活中,有的家长说,还在比较胆小,不敢尝试,也不敢在大家面前说话。当家里有人的时候,总是躲在一遍看着,或只有别人问的时候,才会回答,而且回答的比较简单,欲言又止。家长会觉得孩子缺乏信心,在学校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容易吃亏。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容易被动接受,不太善于主动获取和分享。进一步影响沟通效果,从而不太合群。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家长要反省一下了,就是因为家长帮助孩子的太多了。那什么才算是多,什么才算是少呢?要适中恰当,合情合理就可以了。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该学习的时候,就要教孩子学习;就是因为家长,在该学习的时候,而没有给孩子独立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从而使得孩子养成了”一帆风顺“的习惯。当道路上有障碍的时候,积极引导孩子,正确的解决它;并让孩子感到能够解决困难,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很小的事情上,就可以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习惯。 有时候,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好吃的食物,课本等。但是,孩子还是想去拿别人的东西,这个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给与的,未必是想要的。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孩子不认真听课。是因为此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那部分。也就是,家长还没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多和孩子互动,就能找到什么环境能带来快乐。家长和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只顾着让孩子快乐,能够学到点东西。学习方法呢,不要只停留在方法上,一定要落在亲情和关爱上。如果只教会了方法,孩子会停留在方法的成功上;将来孩子长大了,会不断追逐成功,而很少会关爱父母。没有对父母的关爱,又如何去熏陶自己的子女呢? 有一个家长说,孩子总是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认为是什么。凡是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也就是说,没有主心骨;当别人问孩子自己的想法,就不知道了。养成了习惯,就会躲避问题;在课堂上,也不敢主动跟老师互动;甚至恐怕老师提问,不敢和老师对视。当开始抽查的时候,总是目光躲在角落里面。当结束了提问,就长舒一口气。有时候,并不是孩子没有能力,或者是缺乏临场应对的能力。在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以及工作中,都会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临场来发挥的。 所以,明智的家长会选择在公共场合,培养乐于沟通的兴趣。即使在亲戚朋友面前,也不要当面批评孩子;否则,孩子会对批评产生抵抗,甚至对批评习以为常的话。有错不改,那就很难教育了。从小培养孩子乐于沟通的习惯,总是会让大家喜欢。有的孩子喜欢阅读,因为在阅读中,能有感觉。能够通过阅读,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主见。当家长碰面的时候,不必特意去评论孩子,要在事上练。让孩子学会在众人面前以事做主,而不用特意在于情感上,而不能把事办好。 当孩子没有自信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对自己有信心,就是对自己所参与的事,有足够的诚信。当在事上有诚信,就会忘记对我的感受,专注于完成事。所以,当孩子没有自我的时候,就是对事物的诚信了。如果能没有自我呢,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同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鼓励,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如果给了很多建议,孩子的关注点,都在建议上,而不知道哪个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对事表现不出来,情感就会聚集在孩子想法上,而不是处理事上。 孩子总是喜欢撒谎,真是令家长头疼的事情。为什么会撒谎呢?就是因为家长创造的。并不是家长喜欢撒谎,而是家长给了孩子撒谎的环境。如何理解呢?当孩子有错误的时候,家长马上反应过激,令孩子恐惧不已。这样,孩子就不喜欢这样的状态,就不行让家长过激的状态出现,就会让家长不能发现错误。所以,此时家长看到的都是正确的。当出现大的问题,孩子也会通过各种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可见,这是阴影所造成的结果。 在家庭环境中,孩子总是想去打扰家长。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除了好奇感,更多是希望能够和家长,进行亲密的互动。此时呢,可以带孩子参与一些有意义的亲子互动活动,学会培养孩子自己的兴趣,在做事的方法上,去教好孩子去行为和表达。同时呢,也要对孩子有足够的关注。这个关注呢,是要伴随着成长的过程的。总是关心孩子不关心得,会令孩子感到厌烦。当孩子不愿意主动给你沟通的时候,就是对你的参与,失去了兴趣。家庭教育是一直要有的,就存在亲子沟通中。 棉花糖家庭教育,可以咨询试听体验。

    本帖有0条评论

快问
  • 2014-07-22 12:46:04 孩子33天,有时候睡觉就突然一激灵,两个小胳膊就像投降,有时候大哭两声拍拍就睡了,有时候醒着自己放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小孩晚上睡觉应该是做噩梦被吓醒的,孩子那么容易被吓到,可能是之前遇到过什么事情留下心理阴影,建议带孩子去检查一下。祝小孩健康成长。

  • 2013-09-28 19:48:05 孩子刚九个月突然与母亲隔离对孩子伤害有多大?

    你好!这个情况,很容易疏远孩子与母亲的感情,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孩子由于缺少应有的母爱,在长大后可能有一定的心理阴影,请关注孩子成长的身心健康!

  • 2020-08-03 22:13:36 不知道培养男孩子需要注重哪些因素?

    不懂礼貌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小到这个人的教养问题,大到冒犯别人,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必须懂得礼仪问题。 我们需要从小培养深刻了解,这才能让他未来能独当一面,当然主动打招呼,懂礼貌,也能培养出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在生活中,能更好地完成社交活动。 很多母亲要求孩子坚强,结果就是让男孩不准哭,哭只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在情感方面男孩是不如女孩细腻的,自然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如果打断孩子哭泣,那么很有可能造成不少的负面影响,比如内心有阴影,变得抑郁,沉默寡言,变得孤僻都是后果。在孩子内心受伤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安慰,劝解,也可以给孩子一个空间自己安静一下,不要过于干扰成长,最终出现无法挽回的事情。 男孩子是锻炼出来的,说教并不是解决方式,长期被说教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叛逆。 北京新东方小学全科教育老师建议可以带孩子进行远足,这是既能增长见识的一种方式,也能锻炼孩子的坚毅性格。

  • 2013-06-09 21:26:03 宝宝的襁褓要包到多大了才不用?

    对于这个打襁褓要弄到什么时候,这个就需要因人而异罗。但是最好的还是在出院之后,就不要再给小孩包了,这样小孩的手脚才可以得到好的活动。也会对小孩的大脑发育有利啊。若裹得太久了,到做髋关节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裹着的地方有阴影的,这样就是影响宝宝髋关节发育的表现了。所以你最好还是等出院回家了,就不要给小孩裹襁褓,这样对小孩的健康成长,会更加用有利啊。

  • 2013-05-14 21:16:37 我跟我老公刚离婚了,求教育心得!单亲家庭的女孩子应该怎么教育?迷茫中!

    这位亲,我也是一个单亲的母亲,当时我的内心也挣扎了一段时间,怕给不了孩子正常的家庭教育,但后来发现只要处理得当,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 一、不要有过多的情感暗示 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二、不要一味排斥对方 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比如“你爸爸没有文化,像他那样肯定没什么出息”之类的话,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