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2023-01-12 21:12:34 多大的孩子可以打麻腮风疫苗

    孩子出生之后就需要逐渐接种疫苗,这些疫苗能够预防相应病毒的侵扰,增强孩子抵抗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疫苗的种类有很多,麻腮风疫苗是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那么多大的孩子可以打麻腮风疫苗呢?一起来看看相关的问题。

  • 2023-01-12 21:07:56 孩子打呼噜经常说累怎么回事

    很多成年人睡觉的时候都会打呼噜,尤其是非常劳累或者体胖的人群,除了生理性的原因之外,还要注意一些疾病,尤其是小孩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话,那他就可能出现睡觉打呼噜的情况,那么孩子打呼噜经常说累怎么回事呢?

  • 2023-01-12 21:04:13 家长逼孩子打招呼有什么影响?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看起来更懂礼貌,会在外人面前逼迫自己的孩子向陌生人打招呼。这种教育沟通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家长的方式很强硬的话,反而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起到不好的效果。那么,家长逼孩子打招呼有什么影响呢?

  • 2023-01-12 21:03:04 小孩子拔牙打麻药对身体有影响吗

    儿童拔牙在牙科中会经常的遇见,尤其是儿童的牙齿没有办法自然脱落的时候,就需要通过拔牙的方式将牙齿拔掉,而有的孩子会非常的怕疼,所以在拔牙时会给孩子打麻药,那么小孩子拔牙打麻药对身体有影响吗?

  • 2023-01-12 21:02:42 孩子长不高可以打生长激素吗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长高一些,想了很多帮助长高的办法,让孩子多喝点牛奶,每天晚上都监督孩子早早就去休息,经常去打篮球。但是孩子的身高依然没有一点变化,那么孩子长不高可以打生长激素吗?

论坛
  • 2021-05-07 15:35:04 孩子晚上尿床,打不得骂不得,妈妈的态度很重要

    父母有时候会发现,孩子都大了还是会尿床。白天的时候孩子都是有自主的排便意识的,父母都不用操心。但是一到了晚上就很容易出现尿床的问题。面对孩子这样的情况,父母只能把睡梦中的孩子叫醒督促去上厕所,避免尿床。这样的方式,对于熟睡中的孩子来说,是极不情愿的。雷氏普爱的小孙老师今天就来聊聊关于孩子尿床的话题。 一般三岁之后的孩子就已经能够自己上厕所了,不会出现尿裤子的情况。而且他们也知道尿裤子是很丢脸的事情。但是一到了晚上,就出现了尿床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膀胱不大,到了晚上可能有憋不住的情况,就很容易尿床。 另一方面,孩子晚上容易尿床也有可能是和大脑神经发育有关的,在睡觉的时候大脑对于约括肌的控制力下降,并且对尿意感知的灵敏度也没有清醒的时候高,因此孩子一旦有了尿意,身体就会不由自主的将其排除体外,于是也就有了尿床的情况发生。 对孩子尿床这件事情,父母不要大声斥责,因为这不是孩子能够控制的,等到孩子大一些,膀胱有了足够的容积,大脑神经控制力提升后尿床的问题也会逐渐消失。所以在这段时间,对于孩子尿床的问题父母要正确对待,要多理解和包容。 父母晚上叫醒孩子上厕所,可以准备一个半夜起床尿尿的闹钟,给孩子说好闹钟响了就起床上厕所,如果孩子表现不错,或者是没有尿床可以给孩子一个奖励。 在平时父母也要注意睡前不要给孩子喝太多的水,牛奶或者吃水果等。孩子睡前父母可以提醒先去上厕所,这样在睡前将膀胱中的尿液排空,就能够有更多的空间来储存夜间的尿液,孩子夜尿的情况也会减少。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0-07-24 09:13:48 智佳贝乐育儿讲堂:千万别打2岁前和6岁后的孩子,再生气也不要打,告诉你为什么!

    千万别打 2 岁前和 6 岁后的孩子,再生气也不要打,告诉你为什么! 一位妈妈跟我说: “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 4 岁,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 ·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新时代的父母,已经没有了 “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让自己不打孩子。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 “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 比如,告诉孩子: “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不要打 2 岁内和 6 岁后的孩子 : 2 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 6 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本帖有0条评论

  • 2020-06-11 23:20:33 打孩子对孩子的伤害无法估量

    最近在宝妈群里,有位妈妈说:“我觉得束手无策时,跟孩子斗智斗不过,就动手了。” 我接了一句:“孩子不应该打,可以跟他好好讲道理。” 另外一位妈妈马上接过来说:“有时候打一打很有必要的,反正我打过孩子,孩子不能没有规矩。比如爱犟嘴、爱争辩、爱偷懒,我基本上抓住一顿狠揍,现在看我发飙,马上怕了。看看,打了才管用。“ 打与不打立即形成了正方与反方两个阵营。 而我是不支持打孩子的。 打孩子绝对不是教育孩子的上策,而这恰恰是父母无能的一种表现。 打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上策,恰恰是父母无能的一种表现 打孩子其实是在用“惩罚”代替“教育” 父母责打孩子的时候,孩子最强烈的感受是父母不爱他了。如果打的比较狠,身体就会留下记忆,而这些记忆都是负面的。 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大多数都是不能够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 在孩子面前,他们不能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孩子在未来也会潜移默化地通过行动或者是情绪化去表达自己的需要,而很难用结构化的方式、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用打孩子的方式直接惩罚孩子,是一种非常简单、看起来有效,但又很粗暴的教育方式。 父母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去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直接告诉孩子自己所认为的结果:你这样做不对,你做错了,你就应该受到惩罚。 打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上策,恰恰是父母无能的一种表现 至于是怎么不对,以后该如何改,父母并没有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反思,也没有细致的引导。 父母的权威不容置疑: 我的经验比你丰富,我认为错就是错,不可反驳,这实际上阻碍了孩子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孩子懵懵懂懂,也许认为父母说的对,但内心可能并不服气。所以他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用它来挑战父母的权威。 用惩罚来替代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在身体上受到了惩罚,这会抵消他内心所产生的因为犯错所产生的内疚感。 内疚感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超我”,建立内在的道德标准的重要情感,而父母通过责骂孩子让孩子懂规矩,在心理上孩子很难认同父母所设定的规则。 表面上他会害怕因为自己犯错而被父母抛弃,或者因为惧怕父母权威而屈服,他内心可能是完全不接纳的,即使你说的是百分之百的对 那些没有内疚感,或者是没有超我的人,最终去了哪里呢? 很多长大后成了人格缺失的人,最终进了监狱。 回顾这些人的成长史,他们父母大多是用简单粗暴、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很少用耐心或者温情来面对孩子。 当然,打个一次两次,并不一定会给孩子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它主要取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如果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少给予孩子陪伴,很少满足孩子的需要,父母与孩子之间所形成的情感链接就非常薄弱。通过打孩子,就会让关系越来越糟糕,孩子越来越叛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年龄越小,父母打孩子好像越有效。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到了青春期,孩子感觉自己已经有力量反抗父母,就会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有些孩子可能在这个阶段,拒绝跟父母沟通,完全不听父母讲话,甚至离家出走。 这时,父母会发现,打孩子一点都不管用了,再也无法起到那个神奇的效果了。他们发现自己管不了了,无奈中可能就会把这些有“品行障碍”的孩子送到心理咨询室来。 还有一些孩子,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转而向社会上寻找亲密关系或者支持。 假如遇到不良少年,可能就会出现偷窃、打群架、吸毒等行为,而女孩则会更早地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甚至导致未成年怀孕、堕胎等行为,这些对身心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打孩子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压力和挫折,真的已经太多了。 相比较过去,孩子的学业越来越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家长在孩子话还说不利落的时候就把他们送进了早教机构。 孩子忙,家长也忙。 孩子与家长奔波在各种培训班里,为了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父母省吃俭用,特别舍得在孩子身上投资。 但其实这是父母回避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而将孩子的教育推向了社会和教育机构。 与孩子呆在一起,需要极大的耐心。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需要父母给予关注。孩子一些细微的行为,都是我们切入孩子教育的机会。 但父母往往因为自己太忙,没有时间,或者为了省事儿,而把孩子直接交给了别人去教育。 可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父母的教育。 人生中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比如跟父母分床睡,第一天上幼儿园,学业退步,青春期的内心冲突,高考的压力,前面有太多的挫折等着每一个孩子,打骂不仅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反而让孩子失去自信,变得在困难面前更加退缩。 孩子内心没有力量,你让他拿什么来抵抗挫折? 赞美的教育可能比惩罚更有用 赞美可以让孩子形成内在的秩序感与规则意识,让孩子感觉到被欣赏,觉得自己是值得被尊重,值得被爱的,他是有价值的。 打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上策,恰恰是父母无能的一种表现 经常打骂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糟糕的,是无价值的。这种无价值感,损坏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失去了自信。 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孩子总是半途而废,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长性的原因。 打骂孩子,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失败的经历,如果这么多失败的经历累积在一起,孩子就会给自己留下一个刻板的印象: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是不会成功的。 建立自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让孩子不断有成功的体验,这个体验如此珍贵,就像我们给孩子的人生银行投资的金币,孩子获得的成功经验越多,他就更愿意去冒险,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越有可能跨越困难。

    本帖有0条评论

快问
  • 2017-11-20 10:57:00 对于宝宝放假后恐惧幼儿园的情况,大家有什么对策吗?

    孩子放假后恐惧上幼儿园很多是因为产生了分离性焦虑。在假期结束后,如果父母送孩子去幼儿园哭闹的话,可以进行安抚,说你的好朋友也在这里,你看他(她)表现多好,你也可以像他(她)一样棒,你们在家玩的时候不也是挺好的吗?有相同的玩伴又彼此很熟悉,感觉幼儿园和家里差不多,尽量缩小差异感,就不容易产生分离综合征。 同时家长要防患于未然,要经常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孩子放假的时候家人都是在家里休息的,但假期结束后大人是要上班的,孩子也要回幼儿园。多表达一些积极的观念,让他(她)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尽量从心理上去引导。 同时在假期也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幼儿园的玩伴,放假时多约出来玩。小孩子互相熟络了,家长带孩子也比较轻松。建议在假期可以让孩子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小邻居多点交往。而且小孩子都是可以讲道理的,多鼓励他(她),说你真的很棒,假期过了要上幼儿园了,所以你也要像你放假前在幼儿园里表现的那么棒。要多鼓励,让孩子重新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 2017-11-16 10:47:00 孩子放假后恐惧上幼儿园,什么情况,家长该如何解决?

    您好,大多因为产生了分离性焦虑,孩子放假后才恐惧上幼儿园。如果假期结束后送孩子去幼儿园哭闹的话,可以进行安抚,说你的好朋友也在这里,你看他(她)表现多好,你也可以像他(她)一样棒,你们在家玩的时候不也是挺好的吗?有相同的玩伴又彼此很熟悉,感觉幼儿园和家里差不多,尽量缩小差异感,就不容易产生分离综合征。 同时家长要防患于未然,要经常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孩子放假的时候家人都是在家里休息的,但假期结束后大人是要上班的,孩子也要回幼儿园。多表达一些积极的观念,让他(她)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尽量从心理上去引导。 同时在假期也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幼儿园的玩伴,放假时多约出来玩。小孩子互相熟络了,家长带孩子也比较轻松。建议在假期可以让孩子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小邻居多点交往。而且小孩子都是可以讲道理的,多鼓励他(她),说你真的很棒,假期过了要上幼儿园了,所以你也要像你放假前在幼儿园里表现的那么棒。要多鼓励,让孩子重新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 2017-11-11 20:48:00 真是头大啊!小孩放假后恐惧幼儿园,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啊?

    孩子放假后恐惧上幼儿园很多是因为产生了分离性焦虑。在假期结束后,如果父母送孩子去幼儿园哭闹的话,可以进行安抚,说你的好朋友也在这里,你看他(她)表现多好,你也可以像他(她)一样棒,你们在家玩的时候不也是挺好的吗?有相同的玩伴又彼此很熟悉,感觉幼儿园和家里差不多,尽量缩小差异感,就不容易产生分离综合征。 同时家长要防患于未然,要经常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孩子放假的时候家人都是在家里休息的,但假期结束后大人是要上班的,孩子也要回幼儿园。多表达一些积极的观念,让他(她)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尽量从心理上去引导。 同时在假期也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幼儿园的玩伴,放假时多约出来玩。小孩子互相熟络了,家长带孩子也比较轻松。建议在假期可以让孩子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小邻居多点交往。而且小孩子都是可以讲道理的,多鼓励他(她),说你真的很棒,假期过了要上幼儿园了,所以你也要像你放假前在幼儿园里表现的那么棒。要多鼓励,让孩子重新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 2017-11-10 11:24:00 父母怎样处理宝宝放假后恐惧幼儿园的情况?是节后综合征吗?

    孩子放假后恐惧上幼儿园很多是因为产生了分离性焦虑。如果假期结束后送孩子去幼儿园哭闹的话,可以进行安抚,说你的好朋友也在这里,你看他(她)表现多好,你也可以像他(她)一样棒,你们在家玩的时候不也是挺好的吗?有相同的玩伴又彼此很熟悉,感觉幼儿园和家里差不多,尽量缩小差异感,就不容易产生分离综合征。 同时,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孩子放假的时候家人都是在家里休息的,但假期结束后大人是要上班的,孩子也要回幼儿园。多表达一些积极的观念,让他(她)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尽量从心理上去引导。 同时在假期也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幼儿园的玩伴,放假时多约出来玩。小孩子互相熟络了,家长带孩子也比较轻松。建议在假期可以让孩子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小邻居多点交往。而且小孩子都是可以讲道理的,多鼓励他(她),说你真的很棒,假期过了要上幼儿园了,所以你也要像你放假前在幼儿园里表现的那么棒。要多鼓励,让孩子重新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 2017-10-10 10:40:00 请问,家长要怎么处理宝宝放假后恐惧幼儿园的情况?

    您好,大多因为产生了分离性焦虑,孩子放假后才恐惧上幼儿园。如果假期结束后送孩子去幼儿园哭闹的话,可以进行安抚,说你的好朋友也在这里,你看他(她)表现多好,你也可以像他(她)一样棒,你们在家玩的时候不也是挺好的吗?有相同的玩伴又彼此很熟悉,感觉幼儿园和家里差不多,尽量缩小差异感,就不容易产生分离综合征。 同时家长要防患于未然,要经常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孩子放假的时候家人都是在家里休息的,但假期结束后大人是要上班的,孩子也要回幼儿园。多表达一些积极的观念,让他(她)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尽量从心理上去引导。 同时在假期也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幼儿园的玩伴,放假时多约出来玩。小孩子互相熟络了,家长带孩子也比较轻松。建议在假期可以让孩子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小邻居多点交往。而且小孩子都是可以讲道理的,多鼓励他(她),说你真的很棒,假期过了要上幼儿园了,所以你也要像你放假前在幼儿园里表现的那么棒。要多鼓励,让孩子重新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百科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