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话题成为坊间热议的焦点。这几天,国内、省内多个网站均发起了“你会选择生二胎吗?”的调查,导报记者了解到,调查结果大体一致,约占半数的网友选择“生”,30%的网友因生活压力大“不想生”,而20%左右的人“在纠结中观望”。 国家“单独二胎”政策公布了,不少符合条件的夫妻都在着急备孕了,但小编提醒的是,二胎为长期政策,别急着抢生。 目前,厦门的相关细则还没出台,这时抢生还算是违反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再则,除了做好身体方面的准备,得考虑的问题还有不少。比如大孩子反对,怎么办?经济条件不够好,生不生?夫妻一方还没做好思想准备怎么办?等等。 问题1:大孩子反对怎么办?前两天在家吃饭时,文君和老公说起想再生一个孩子。她5岁的女儿一听就马上哭闹起来,‘你们不要再说了!我不要弟弟妹妹!文君和老公被女儿的反应惊呆了。婆婆也赶紧放下碗筷试图劝说女儿,可是女儿一边哭着一边摔下饭碗就跑回房间,关上房门再也不肯出来。后来她问文君“如果你们爱我,为什么还要再生一个?”文君很苦恼,没想到女儿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关键词:分享 孩子“独”惯了,一下子很难接受有其他孩子争夺关爱的事实。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和同龄人、大人分享,并在打算怀孕时,和孩子预先有个交流。 另外,多带孩子和其他小伙伴玩,创造一种类似家庭的环境。 问题2: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好,养育压力大要不要生,艾莉和丈夫有点迷茫,从生养到教育,全都是大项开支。她自己算了笔账,女儿刚两岁,花在她身上的钱就已经3万多元,上幼儿园后每月至少花费3000元,以后还要各种特长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张莉夫妻俩每月收入在13000左右,供房花5000,家里日常开销3000,人情往来500,两人还筹划着给家里添辆小车。如果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幼儿园,无异于直接回到“解放前”。以后还要面临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生活费等...... 关键词:放松 现在的孩子已不是放养型的,都是“精养”,随着经济成本增加,加上孩子从小就要面临各种竞争,父母对于养孩子的焦虑度也变高,心理承受能力也要很好。 其实小时候让孩子体验一下“穷”的滋昧未必不好。在孩子成长初期培养他有爱心、乐于助人、正直善良、勤俭节约的品质,会使他受益终身,成为蕴藏在他内心深处的取之不尽的资本。所以,并不是说养孩子就一定要花费多少的钱才能养好的。 问题3:家里老人一直催生,自己没做好准备小林和老公压根没想过再要一个孩子,然而,双方的老人一直施加压力,这让他们非常苦恼。有一天下班回家,小林在门口就听见婆婆跟隔壁阿姨诉苦“哎呀,你们家就好了,有个孙子,我们家只有个孙女,以后李家后继无人,我着急呐。”隔壁阿姨搭腔道“现在政策不是松动了吗?让小林把工作辞了,在家专心给你生个大胖孙子。”婆婆说“可是我说那么多次,她都没反应,不知道咋想的”听着两位老人家这番对话,小林得连门都没进,蹭蹭就转身下楼去了。 关键词:沟通 不是老人家说了就要做,成年子女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要或不要二胎。要适当和多和老人多沟通,不要把想法都闷在心里。老人呢,也不应该过多的干预孩子,接受成人子女已经长大、独立的现实,相信他们能够自我做决定。 精彩推荐: |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