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也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发以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3~18个月的婴幼儿是佝偻病的高危病发人群,宝宝得佝偻病严重损害健康,如不及时治疗将对后天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那么,宝宝佝偻病的症状是什么?怎样防治? 一、早期症状 佝偻病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早期以神经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如:易激怒、烦躁、好哭、睡眠不安、多汗(盗汗)、夜惊、枕秃等,这个阶段一般不会出现骨骼病变,骨骼X线正常,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二、中期症状 宝宝佝偻病的症状加重时,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导致的典型骨骼改变。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个月大以后,骨缝周围亦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逐渐增厚;到7~8个月大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 三、严重症状 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当患儿会坐和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婴幼儿1岁大开始站立与行走,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双下肢负重过大,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 同时,血磷低下可引发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这个阶段的血生化除了血清钙稍低以外,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以上是特别严重的宝宝佝偻病的症状。 四、怎样防治宝宝佝偻病? 宝宝佝偻病的原因是体内“维生素D”缺乏造成的,防治佝偻病的核心工作当然是补充维生素D。此外,维生素D是钙被机体吸收的载体,佝偻病的主要症状就是缺钙,引起生长迟缓、长牙慢、个子矮、免疫力低下等骨骼疾病,所以,补钙也是防治佝偻病的关键。 生活中可以给宝宝多吃含维生素D、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芝麻、豆制品、动物肝脏、瘦肉、海产品等,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的肠胃吸收功能太弱,光凭食物补充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搭配服用安全吸收好的营养补品,像同时补维生素D和补钙的体恒健牌钙之缘片就很不错,宝宝晚上临睡前吃最好。此外,晒太阳也可以促进“维生素D”在体内的合成,但宝宝不宜长时间暴晒,适度就好。 3个月~18个月大的婴幼儿是佝偻病的高危人群,家长要多留意宝宝的变化,一旦发现早期宝宝佝偻病的症状,应及时带他们去医院做检查,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避免佝偻病危害宝宝健康。 |
专家在线 健康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