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暴躁,看不见的需求

2015-10-30 15:19:03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很多家长都被孩子哭闹、大喊大叫、摔东西、打人等暴躁行为所困扰,且完全不知所措。其实孩子暴躁并不是天生的,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孩子发脾气是心理需求的表现。

  因此,各位家长需要探查宝宝暴躁背后的真正需求,只有找到孩子那枚真正的“需求按钮”,才能获得缓解暴躁的“对症之法”。同时,要根据不同需求采取差异化育儿方式,避免因育儿方法的不科学,让宝宝的暴躁愈演愈烈。

  暴躁只因缺少爱,需亲和式关怀

  小朋友内心都是极其敏感的,能够轻易感受到家长对他的态度。当家长嘴上说爱,行动上却拒绝,或嘴上答应,行动上却敷衍时,小朋友们已经明显感觉到被忽略,这会让他们立刻心生紧张且没有安全感。反映到行动上则通常表现为哭闹、暴躁。

  1

  作为家长,此时不要被孩子暴躁行为所迷惑,更不要被激怒,要充分认识到,此时的暴躁与脾气无关,他的根本需求是希望引起家长的注意,渴望家人的关爱。

  只要家长以认真的态度、一致的表情、语言和肢体动作,对其进行安抚,暴躁的小朋友自然会安静下来。例如蹲下来轻轻地拥抱亲吻他,用坚定认真的眼神看着他,告诉他“妈妈爱你”,继而也可告诫他“发脾气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可以将需求说出来。

  此外,情感的传递和流动是生命最原始的需要。家长要成为爱的传递者,主动向孩子示爱,让爱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将这种良好的“示爱模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学会爱的表达。

  暴躁只因想释放,需运动式排解

  小朋友是活力四射的天使,每天都会有用不完的精力,他们需要通过跑、跳等户外活动来舒展筋骨,释放精力,这是孩子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共同需求。因此,当一个精力旺盛的“运动儿”户外活动减少或外出规律被打乱时,孩子情绪会焦急烦躁;同时,他们也会寻找其他的出口释放精力,如调皮捣乱、暴躁发脾气等。

  1

  这时,需要家长仔细甄别,找准其“想走出去”的真实需求,从而对症疏解。家长可用“外出”的魅力转移其注意力,并在日后定期为其组织郊游、采摘、派对等丰富的户外或社交活动,从而帮助其拓展视野,增强亲子关系。例如家长可试探性提问“想出去透透气吗”,得到确认的回答后,给出方法,安排踢球、赛跑等运动或游戏帮助他释放精力;等孩子平静后进行开导,告诉他“户外活动是好事,可以主动向家长提议”。

  暴躁只因想表达,需示范性引导

  小朋友是最情绪化的,他的喜怒哀乐比成人更强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有情绪也属正常,但作为小朋友,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情绪,也缺乏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因此,当经历沮丧、愤怒、不满时,他们一般多会采用与生俱来的原始方式——哭闹。且一旦奏效之后,还会反复使用,来观察家长的反应,试探家人的底线。

  1

  这时,家长要保持平和冷静,找到孩子暴躁背后的真正情绪,并帮助其识别和描述,从而让孩子从暴躁转为表达。家长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从中真正领悟正确的情绪表达方法。例如当孩子叛逆时,可为其示范深呼吸的方法,让其平静下来,再帮助他描述“你是不是不同意妈妈的做法”,继而引导其表达需求“那你希望妈妈怎么做”,最后协商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综上可见,同样的暴躁,却源自于不同的内在需求和深层原因,而并非孩子的无理取闹或天生坏脾气。这样的案例在金领冠《超级育儿师》节目中不乏少数,家长们均在超级育儿师的帮助下,找到了疏解孩子暴躁的“根治良方”,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因此,金领冠科学母爱专家团提示,当面对孩子的“暴躁脾气”时,家长切记要保持平和冷静的态度,以免激怒孩子,加重其暴躁的程度。家长首先要找到根本原因所在,再从科学角度给出有效的育儿方法。只有方法正确了,才能真正治好孩子的“暴躁症”。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