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美国教育 培养孩子更关注习惯养成

2011-05-31 16:43:59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标签: 美国
我要分享

  在对中西教育实践的对比中,经常流传这样的说法:美国高等教育世界一流,而基础教育却特别薄弱。然而,从美国统一的教育文化理念的角度上看,这种说法无疑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表达。今年4月初,以“浸入式学科英语”为办学特色的“美国小学”瑞思学科英语,组织了一批学术团队赴美交流,考察真实的美国中小学教育。走访后发现,美国的学校并非基础教育水平薄弱,而是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更关注的是孩子们习惯的养成,所以让好的习惯在日常教育的细节中点滴渗入,从而造就未来的“厚积薄发”。

  从学会学习到自主学习

  中国家长们经常这样嘱咐孩子:“放学后要先写好作业再玩”、“老师课堂讲的东西要背牢”等等。事实上,这些都对儿童学习的习惯要很大的影响,在美国同样如此。然而相比之下,美国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看起来关注的范围更广。

  首先是正确学习方法的养成。说到学习方法,关键是要培养一种正确的思维习惯。瑞思学术交流团到访了很多美国中小学,而在这些学校里,他们也看到了在瑞思课堂上常见的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等PBL项目教学法的形式,这种方式对于孩子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大有益处。大恒中心的一位家长对记者说:“孩子常常在家画一种‘鱼骨图',后来跟瑞思老师接触后才知道这种是思维导图。”通过导图的填写来梳理孩子解题的思路,成为他们自我学习的方法模型。据悉,这种思维导图不仅用在瑞思课堂,有的小学员甚至在公立课上的语文、自然等作业都在用导图来帮助自己理解。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孩子们学会用工具一层一层的剖析,归纳,总结问题,并且能从众多的解决方案中,找到比较合理的可行性方案。这对孩子未来在职场中生存也大有好处。众所周知,在美国的高校课程中,大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自学,美国孩子在小学教育中,已经养成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得益于美国的教育理念,即以老师作为知识和学生之间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出现的。孩子很多的时候,是需要自己去寻找、思考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告知。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1

  通过细节塑造人格

  让瑞思的学术老师们倍感惊讶的是--美国孩子们的“规则意识”。瑞思的Lynn说:“来到美国后发现,那些关于美国孩子不够乖的传闻,好像并不普遍。”老师们描述了这样一次见闻:在考察团访问一个中学时,有一队孩子排着路队下楼,其中有位同学一边下楼一边说话,整个队伍都停了下来,在全队同学的注视下,这个说话的孩子立刻自觉地在地上连做10个俯卧撑,作为对自己说话的惩罚。美国学生对这些校园规定,已经深刻地认同,并且严格遵守。通过规则意识来打造孩子的品格,也是未来适应社会的一个基础。

  瑞思赴美交流团观察后发现,不仅仅是塑造孩子的规则意识,在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方面也注重细节精髓的打造。例如,校园内外总是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品德宣传海报,告诉孩子们要尊重他人、要有积极的心态、要懂得关爱和帮助等等。也有好几所学校将热门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改成儿童读本,渗透到孩子的认知中。甚至于学校会把美国的国旗插到每一个班的门口,让孩子们为自己的国家骄傲、时刻维护国家形象。

2

  美国中学门口的校训,鼓励大家永争第一

3

  “团队合作成就你我他”

  美国学校的品德教育,绝非形式化或是教条性的。瑞思老师们发现,在每个教室的前面,都会有教师和助教的详细档案,上面也会标有固定的任期。在向一位老校长咨询这档案的意义时,校长说:“这代表着老师对学生的承诺,代表着在任期内会对孩子的教育负责到底。” 还有这样的一幕--在进入一个学校的会议室的时候,校长找来一个看起来“并非十分优秀”的孩子,让这名学生给来宾做学校的介绍。虽然学生的陈述有些磕磕绊绊,始终透露着紧张的情绪,但是校长却一直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赞扬他,与此同时,学生对学校的信任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坚持、守信和鼓励无疑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

  中国的古语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美国的教育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学校培养孩子的角度落实在习惯的培养上,主要考虑的是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帮助。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培养人是一项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而此次美国之行也让瑞思的老师们体会到了瑞思正在践行的教育理念:做教育即是对人格的塑造,细节皆受影响,那么对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切忌急功近利,长久的责任感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