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汤圆

您所在的位置: 营养 > 美食专题 > 冬至吃汤圆

汤圆的来历

2016-12-23 出处:其他 作者: 佚名

关键词: 汤圆的做法 冬至吃汤圆 冬至为什么吃汤圆 汤圆怎么煮 冬至吃什么

  有关汤圆的来历:

  1、有个典故,说是春秋末期,楚昭王在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东西浮在江面上,舟人将之捞起,此物色白而微黄,剖之瓤红如胭脂,味道甜美。左右无人能识,昭王遣人问孔子。子曰:“此物浮萍果也,得之者复兴之兆。”因为这天是元月望(正月十五),以后每年这天,昭王都要命人用面仿制此果,以山楂做成胭脂红的馅料食。之后,逐渐演变为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

  2、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唐太宗为犒劳大将郭子仪,下旨御厨在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以上好的糯米制成特殊食品应宴。御厨们灵机一动,创制出一道香糯柔软的白圆团子,献给皇上。唐太宗品尝后,赞不绝口,并将其定名为“唐圆”,象征唐王朝一统天下。因唐圆是在元宵节时吃的,民间遂将之称为元宵,即汤圆。

  3、1912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但他不满足,还想当皇帝,却遭到人民的反对,心里十分烦恼。一天,他的一个姨太太想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个大嘴巴子。因为他忌讳听“元宵”,怕会“袁消”。又一赌气下了个命令,再不许叫元宵,一律叫汤圆。当时有一首民谣:“袁世凯,立洪宪,正月十五称上元。大总统,真圣贤,元宵改名叫汤圆。”刻画了窃国大盗袁世凯的丑恶嘴脸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1、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2、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3、相传汉武帝的时有宫中有一位宫女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冬至吃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