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彩蛋的故事

2012-12-27 23:59:56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在国外很多地方,每年春分过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许多西方人小时候会在当天玩一种找彩蛋的游戏,而彩蛋里面也会藏一些小礼物,找到彩蛋的人会很兴奋,所以彩蛋是“复活节”最典型的象征,代表了惊喜与另藏玄机。除了鸡蛋外,还有面包,象征耶稣是“永生的活粮”。面包上绘有耶稣基督的字样,或十字架,或羔羊的图样。如今的彩蛋花样繁多,形式各异,如镂空的蛋雕一般亦可归入广义的彩蛋之列。

  复活节彩蛋起源传说

  关于复活蛋的起源,根据第一个传说:描述圣女玛利亚玛达肋纳在泪光中,忽然看见有两个人穿著耀眼的衣服,站在她们的身边,她回家的时候,把所见的异像彩绘在复活蛋上,然后才给耶稣的门徒。门徒也利用鸽子把这讯息传扬开来。第二个的传说是:圣德范被敌人用石头砸死,为纪念他所留下来的。

  另一个传说是:替耶稣背十字架的那个人,他是销售鸡蛋的商人,有一天,他看到篮子里有很多漂亮的彩绘复活蛋,于是他就把这样的讯息传给人们。

  复活蛋的起源与发展初探

  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历史长河中,几乎都可以找到蛋文化的痕迹,并多与岁时节令有关,其中传承至今且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复活蛋为标志性符号的基督教蛋文化。

  复活节是纪念耶稣死后三天复活的基督教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关于复活节的来历,中西方史学界都有“复活节可能出自古埃及的闻风节(亦称“踏青节”、“春节”,古称“夏摩”,为“万物复苏”之意)”的推测,约公元前十三世纪,闻风节由逃离埃及前往“迦南美地”的希伯来人传播至由巴勒斯坦一带,并从此衍变成了犹太教的逾越节。公元三世纪初,随着源自犹太教的基督教影响的不断加深,逾越节在基督徒中又衍变成了基督教的复活节。也有中方学者大胆提出了“寒食节与复活节同源”假说,认为寒食节的源头之一也是古埃及的闻风节。“寒食蛋节俗”与“复活蛋节俗”分别是东西方两大蛋文化所属岁时节令的主要节俗,她们共同源头或许是古埃及闻风节的“彩蛋节俗”,其主要内容就是“涂蛋”、“赠蛋”、“食蛋”、“比蛋”,因年代久远、地域各异、信仰不同等因素产生差别。

  英文“复活节”一词写做“Easter”,源自美索不达米亚的自然与丰收女神 “Ishtar”(中文译作“伊什塔尔”)的名字,早期英文版圣经中“Easter”一词即指“逾越节”。一说“Easter”一词是西亚异教神明巴力的妹妹兼情妇“亚斯塔路”的名字,相传亚斯塔路在某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也就是复活节)降生于一枚天鹅蛋中。

  “绘蛋”之举在欧洲何时开始的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始于四世纪,有考古发现为证;有人说始于六世纪,有史料记载为据;公认的说法是始于十二世纪,并于十五世纪形成了风靡整个欧洲大陆传统习俗。

  根据可以采信的证据可以确认,早在中世纪的欧洲,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鸡蛋因含有“新生”之寓意就已经成为复活节必备的节令食品和馈赠礼物。公元十二世纪时,有人开始在禽蛋上染色,随后又有人在禽蛋上绘画,著名的复活蛋(Easter egg,有的资料译成“复活节彩蛋”、“幸运蛋”)从此诞生。再后来,逐渐形成了复活节“绘蛋”、“寻宝”等宗教习俗并一直延续至今。每当复活节来临,亲朋好友之间要互赠复活蛋以示祝福,从民间到皇家,复活蛋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以复活蛋为标志性符号的基督教蛋文化进而发展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蛋文化。

  关于复活蛋的起源还有很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讲的是:圣母玛利亚去告知罗马帝国皇帝提庇留耶稣死后复活的消息,那时是不允许不带礼物去觐见皇帝的,她只有一枚鸡蛋可拿,而恰巧鸡蛋又含有“新生”之寓意。她高兴地告诉提庇留说:“耶稣复活了!”,提庇留听后不禁哈哈大笑,嘲笑她说:“这完全不可能,如果是真的,那你的白鸡蛋也会变成红色的了!”。话音刚落,奇迹出现了,玛利亚手上的白鸡蛋果然变成了红色。

  这一传说在欧洲民间广为流传,为纪念耶稣复活,基督徒纷纷在复活节将禽蛋染成象征着耶稣鲜血的红色。约从公元十二世纪起至公元十五世纪止,逐渐形成了复活节制作、馈赠、食用、争斗彩蛋的宗教习俗。最初的复活蛋是单一红色的禽蛋,其后从单一红色拓展到各种颜色,最后又从各种颜色拓展到彩色图案,人们把这些采用染色、彩绘手段加工而成的禽蛋称之为“彩蛋”。根据史料考证,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前及初期,所有的复活蛋都是通过染蛋技艺和蛋绘艺术加工而成蛋工艺食品。

  从历史的轨迹来看,从蛋工艺食品中派生出蛋壳工艺品是必然的结果,其动因就是蛋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历史告诉我们,随着加工工艺的不断进步,愈加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蛋工艺食品也会随之大量涌现,当它们的艺术价值远远高于食用价值时,将其吃掉一定会令人十分惋惜,不如保存起来供日后观赏。至此,去除蛋液,仅在空空的禽蛋蛋壳上进行染色、彩绘等艺术处理,并使之成为不可食用、仅供观赏的陈设工艺美术品就成了人们的理性选择。

  公元十三世纪晚期,兴起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引发了欧洲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席卷了整个西欧,并一直延续到公元十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工艺美术知识的不断积累致使蛋工艺食品的加工工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晚期,蛋壳工艺品终于从蛋工艺食品中派生出来,在保留了复活蛋基本属性的前提下,成为更侧重于艺术价值体现的工艺美术品。

  蛋壳工艺品的问世突破了复活蛋传统形式的限制,可以不再考虑“吃”的问题。近现代的欧洲,种类繁多的禽蛋蛋壳装饰手段层出不穷,蛋镶嵌艺术、蛋珐琅艺术、蛋裱贴技艺、蛋妆裹技艺、蛋蜡染技艺、蛋制景技艺和蛋机电应用技艺等相继产生,后来还发展出了蛋绣艺术。业内人士把采用上述装饰手段加工而成的蛋壳工艺品统称为“装饰蛋”。至此,复活蛋大家族中不仅有传统的染色蛋和蛋绘,还衍生出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装饰蛋。

  装饰性蛋艺的集大成者当首推蛋镶嵌艺术,为追求奢华,欧洲历史上皇家和贵族竞相以昂贵的金银珠宝为镶嵌物来加工复活蛋,以制作出外观更加精美的蛋壳工艺品。曾经出现过许多价值不菲的惊世之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俄国著名金匠、工艺美术设计家卡尔·古斯塔沃维奇·法贝热(Karl Gustavovich Faberge,1846年~1920年)从1885至1916年先后为沙皇王室制作的五十余枚皇家复活蛋,至今仍有十枚收藏在克里姆林宫,大部分因社会动荡流散到了世界各地。2004年01月08日,美国富豪福布斯家族宣布将收藏的九枚沙皇皇家复活蛋在美国纽约索思比拍卖行拍卖。获悉消息后,俄罗斯石油巨头维克塞尔伯格立即投入了收复国宝的行动,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斥资5400万英镑买下了这九枚皇家复活蛋,一时间成了俄罗斯的民族英雄。蛋镶嵌艺术的美感表现力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染蛋技艺和蛋绘艺术,也比其他装饰性蛋艺更侧重于禽蛋蛋壳附加值的体现,创造了蛋艺术的神话。

  继蛋工艺食品和蛋壳工艺品之后,欧美各国还发展出了仿蛋工艺食品和仿蛋工艺品。

  如前所述,早期的复活蛋都是蛋工艺食品,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晚期产生了蛋壳工艺品。这样一来,复活蛋就分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一种属于食品,而另一种则属于工艺品,他们的原材料均为禽蛋。但禽蛋有一个弱点,那就是煮熟了以后味道不够丰富,孩子们不是特别爱吃。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模仿禽蛋形状,使用巧克力、面粉等食用材料制作的仿蛋工艺食品。禽蛋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容易损坏。按照宗教习俗,复活节要举行“寻宝”活动,即把复活蛋藏起来让孩子们寻找,相信谁找到了复活蛋谁就会走好运,而寻找过程中禽蛋常常被打破。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模仿禽蛋形状,使用木材、皮革等非食用材料制作的仿蛋工艺品。

  以上列举的蛋工艺食品、蛋壳工艺品、仿蛋工艺食品和仿蛋工艺品都保留了复活蛋的基本属性。它们互为存在,并没有因后者的出现而将前者替换掉,仅仅是起到了某种替代作用而已。

  说起复活蛋,不能不提“蛋雕”。史学研究表明,起源于中国的蛋雕艺术大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欧洲,并很快被引入了复活蛋的加工活动。按照行业的定义,“蛋雕”是指以禽蛋蛋壳的自然色彩或着染色彩为基调、采用各种雕刻技法和雕刻方法在其表面上镂刻造型、加工而成禽蛋雕刻艺术品。蛋雕是区别于“彩蛋”的另一种禽蛋艺术品,但在蛋雕艺术引入复活蛋的加工活动以后,广义的复活节彩蛋也就包含了“蛋雕”这一另类。

  运用蛋壳工艺雕刻技术加工而成的蛋雕属于手工艺品的范畴,称之为“手工蛋雕”。现代产生的蛋镭射雕刻技术是指采用激光技术通过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对禽蛋蛋壳进行镂刻的工艺技术,运用这一工艺技术加工而成的蛋雕已经丧失了手工艺品的属性,通常被视为工业产品,称之为“电脑蛋雕”。近年来,电脑蛋雕也加入了复活蛋的行列,且数量呈逐年攀升之势。至此,复活蛋已经形成了由蛋染工艺食品、蛋绘工艺食品、蛋染工艺品、蛋绘工艺品、装饰蛋(包括镶嵌蛋、珐琅蛋、裱贴蛋、妆裹蛋、蜡染蛋、制景蛋、机电应用蛋和蛋绣)、仿蛋工艺食品(如“巧克力复活蛋”)和仿蛋工艺品(如“塑料复活蛋”)、蛋雕工艺品、镭射蛋雕工艺品等构成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蛋艺术品体系,其中既有禽蛋艺术品、也有仿蛋艺术品,既有蛋工艺食品、也有蛋壳工艺品,既有形形色色的彩蛋、也有各种各样的蛋雕等传统手工艺品、还有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工业产品——电脑蛋雕。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