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手足口病的12招

2009-04-14 09:16:23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手足口病

  Tips

  手足口的病程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宝宝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发病初期宝宝有流涕、咳嗽、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口腔黏膜疹出现得比较早,起初为粟粒样斑丘疹或疱疹,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为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在口腔疱疹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以手掌、足底等远端部位为主。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或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毫米,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周围有红晕,疱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的四不特征。皮疹有时也会出现在手肘、膝关节、臀部和肛周,多呈对称性分布。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但在同一患儿身上各个部位不一定全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传染源,很多成人可以成为病毒携带者而传染宝宝。手足口病的传播主要也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的。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通过日常接触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也可造成病毒传播。另外,患儿在发病前数天,咽喉部位与粪便中就可发现病毒,此时即具有传染力,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而患儿的粪便在发病3~5周后仍具有传染力。这也是该病易于传播、流行,预防难度较大的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当疫苗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