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究竟该不该喝?

2007-10-14 17:10:46出处:互联网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牛奶究竟该不该喝?

“牛奶有害论”的来龙去脉  

3月23日,卫生部网站全文刊登了国内15位权威专家联名撰写的署名文章《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驳斥“牛奶有害论”》。

5月14日,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召开饮奶与人体营养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议的主旨仍然是讨论喝牛奶究竟对国人是否有害?

5月31日,世界牛奶日前一天,《人民日报》以“科学饮奶一生健康”为题整版刊发多位专家论证饮用牛奶对健康有益的文章……

一场关于牛奶与人体健康的大规模讨论突然展示在公众面前。一直被人们视为健康食品的牛奶何以会引发如此声势浩大的争论?
  
争论源自《无毒一身轻》

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于康也认为,国内目前流传的“牛奶有害论”大多同林光常和他的畅销书《无毒一身轻》有关。

早在2003年,自称医学博士的林光常就开始在中国内地宣传他的健康膳食理念。“水不可煮沸饮”、“可乐是冲厕所的”、“抗癌食品第一名是熟红薯,第二名是生红薯”……林光常与众不同的健康概念广为流传。
  
而在林的众多理论当中,“牛奶有害人体健康”无疑是最重磅的一颗炸弹。“牛奶是最完整的食品——对牛而言”。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的营养饮品在林光常的健康概念中赫然成了癌症帮凶。于是,在红薯价格打滚上涨的同时,牛奶销量就下来了。
  
公众热衷健康话题媒体热炒颠覆传统

“大众对营养知识的渴求程度常常令我惊讶。”坎贝尔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导言中如是说。

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媒体也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营养健康的话题上。实际上,“牛奶有害论”的快速流传,媒体也“功不可没”。2005年11月,一份广州报纸就曾用大版面刊登了林光常的文章,宣称“牛奶不是给人喝的”。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牛奶致癌纯属误读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一次癌症普查引起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坎贝尔的注意。随后,他与一些中美专家合作,1983年至1989年,在中国进行了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涉及69个县的130个村。
  
结果表明,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东方饮食结构相比,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西方饮食结构更易引发心血管病、癌症等慢性病。在此基础上,坎贝尔完成了《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
  
酪蛋白占牛奶蛋白总量的87%,而坎贝尔的动物试验表明:含大量酪蛋白的饲料,可加强黄曲霉毒素对老鼠的致癌作用。其在美国的调查显示,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感染的食品。由此,坎贝尔在书中指出,大量摄入酪蛋白会增加癌症的发病危险。这一结论成为目前国内“牛奶有害论”最有力的依据之一。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则表示,“牛奶致癌”的说法是对《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的误读。误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动物试验不能直接推论到人体;在此类研究中,“相关性”和“因果性”不同,牛奶并不直接导致癌症;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与西方有很大差异。
  
调查显示,中国人均日饮奶量仅有27克;而在西方居民的膳食结构中,他们摄入的动物蛋白占到所有摄入蛋白的70%,其中35%至40%来自于牛奶。因此,“牛奶过量的问题在美国引起注意是很正常的事,把这个推导到中国来就很不恰当了。”
  
陈君石院士认为,流行病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分析,这些研究往往要跟踪十几二十年(才能有成果)。尽管出现了一些牛奶可能增加癌症发生率的研究报告,但是还有更多的研究没有得出这些结论。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程义勇表示,上述报告只是许许多多研究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研究表明,蛋白质的摄入过低或过高均会促进肿瘤的生长。
  
专家评说牛奶利弊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切(食物)都是量的问题,喝水喝多了一样会死人。除了水产品之外,动物性食物总体要控制,比如红肉等,但不是控制某一种食物。美国人喝牛奶太多需要限制,我们喝得太少就需要增加。

马冠生(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
  
牛奶不是“圣水”,它的营养价值有所长,也有不足。牛奶含钙丰富,吸收好;还含有蛋白质、一定的矿物质、一些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营养素。但它含有的3%左右的脂肪是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这可能是有些研究发现牛奶与前列腺癌或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原因之一。
  
牛奶含有酪蛋白,这是一种优质蛋白,是我国传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相对摄入不足的一种蛋白。
  
适当消费牛奶或奶制品有益健康,每天消费250克至500克对于保持平衡膳食、促进健康是有利的,也是安全的。对于牛奶过敏或有严重乳糖不耐受而不能食用奶制品的个体,可以食用豆浆或豆奶粉代替,但豆浆的钙含量较低。
 
于康(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
  
反对完全不喝牛奶,也反对把牛奶当水喝。正常饮用牛奶不会导致蛋白质过量,一袋250毫升的牛奶中只有7到8克蛋白质,仅仅是人一天所需蛋白质总量的1/100。
  
所谓牛奶是酸性食物、会脱钙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判断食物的酸碱性是根据其最终代谢产物来分类的。牛奶和蔬菜水果一样都是碱性食物。大量严谨的研究证明牛奶对维护骨密度有确定的好处。
  
中国人饮奶量是世界平均标准的1/12,在还没享受到正常饮用牛奶带来的好处时来谈牛奶的危害,很容易误导(公众)。

最新说法

一、牛奶是一种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健康的食品

牛奶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

哺乳动物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仅靠牛奶就可以供给身体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就是最好的例证。该博士认为牛奶有害的证据之一是其中的酪蛋白过多,这种蛋白质“坚硬、粗糙、极难消化分解”。但是国内外多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明,牛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接近,而且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在营养学上是公认的优质蛋白。在很多营养学实验中,酪蛋白经常作为标准蛋白或参考蛋白。其营养价值虽然比不上人乳,但是却优于大米、面粉中的植物蛋白,而且比肉类和大豆蛋白质的营养评分都高。此外,牛奶中含有几乎所有种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

世界各国数以亿计的婴幼儿和少年儿童,以牛奶作为主要辅食,获得了良好的发育和健康状况,就是极有说服力的例证。反之,几年前发生在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就是因为食用的假冒伪劣“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太低,导致了幼儿营养缺乏、发育畸形,严重者乃至死亡。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都说明,牛奶这种食品对于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欧洲、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居民,即使在成年之后以至老年仍然大量消费牛奶及其制品,对其改善营养状况、强健体质发挥了有益的效用。

二、提倡母乳喂养婴幼儿并不排斥牛奶的有益作用

应当指出,营养学家历来特别强调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婴儿时期最好的食物,只有母乳才能为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的婴儿提供最全面、最合理的必需营养素。但是,在因各种原因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在婴儿6个月以后和断奶期需要增加辅食的情况下,在少年儿童快速生长发育期间,牛奶无疑是可供选择的最佳食品之一。牛奶和人的乳汁确实在某些营养素的含量和比例上有差异,对于新生儿及出生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来说,母乳肯定比牛奶更好;但是那些缺少母乳的婴儿怎么办?那些逐渐长大单靠母乳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的大婴儿又怎么办?所以,食品、营养、妇幼保健等专家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了多种“配方奶粉”,以满足不同情况下婴幼儿成长的营养需求。

实际上,牛奶和人乳在营养成分上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更主要的方面是具有很大的类似性。相比而言,米、面、豆类、肉类等其他食物与人乳的营养成分相差更大。人体的成长和健康,有赖于各种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如果因为“牛奶是牛吃的”人就不能吃。照此推论,羊奶是羊吃的,鱼是猫吃的,粮菜等植物性食物在人类栽培之前也是动物吃的草,难道人只能终生依赖母亲的乳汁才能生存吗?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