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花朵“被退烧”谁之过?意大利白求恩十年前已预言中国儿童退烧困局

2011-10-17 15:32:18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第二,医院“以药养医”的利益压力驱动医生多开药,形成“过度医疗”现象。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09年一年,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中国退烧药品的滥开现象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小病大医”怪现状背后的利益驱动,使得不少医生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违心多开药,而且倾向选择副作用大和昂贵的治疗方法,比如该开退热贴时开药,该开药时打针,该打针时吊水。为此,切奇博士建议中国医生应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要诚实、谦虚、尊重患者,不需要治的病就不要让患者多花钱。为此他还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三,儿科医生严重不足,患儿数量压力导致草率治疗。2008年全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至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比例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参照美国1.4558个儿科医生 /千儿童的比例,我国至少还缺20多万儿科医生。“15年来,全国的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名,近年来,儿科医生的增加更是处于停滞状态”。切奇博士坦言,中国医院“三五分钟就看一个病人”,而自己“看一个患儿要1个小时”,而“这样的门诊模式在中国目前要实行起来还很困难”。

  医疗监管体系:不能只依赖家长、医院和药品流通渠道的自律,监管和宣传都要到位

  切奇博士在提及中国医疗系统不完善的影响时说,“在意大利,我们在各个社区都建有门诊诊所,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出诊治疗是免费的。在我们那里做心脏手术、住院治疗4月以下的患者全部是免费。当然这在中国目前还是很不现实的。”

  直观地看退烧药风波,药店医院的过分逐利、家长用药的盲目无知,无疑都应为此负有责任。然而归结于任何一方都不是不全面的,毕竟这是个系统问题。究竟谁应总体负责呢?2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新闻办向媒体表示,目前“尼美舒利”仍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允许用于儿童的退烧药,而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则是在销售和使用中,因缺乏监管、滥用药物导致的。由此可见,医疗监管体系不能依赖各方的“道德感”,而要真正落实监管和宣传职责。一方面加强处方药在药店的严格管控,对违规药店真正处罚到位,另一方面要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给医生正常治疗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同时必须大力普及医药卫生知识,加强人们对用药的科学和安全意识,引导民众去正规药店买药,并听从医师的医嘱。

  跳出困局:寄希望于中国的医疗系统改革,中国父母也应首先行动起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免于“被退烧”

  我们要向切奇博士这位当代“白求恩”致以深深的敬意。他的真知灼见在于,不仅预见了退烧药滥用的困境,还引导我们把对退烧药风波的思索从药品本身的副作用转向了整个医疗系统。如果中国父母增加一些用药常识,接受国际流行的退热贴、冰袋等物理降温疗法为低烧孩子治疗,并信任医生的判断;药品生产厂家负责地搜集和公布药品的副作用;医院临床医师向患儿家属讲明药物的副作用,坚持正确的疗法;药店药师公正地向消费者推荐药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药店等药品流通渠道的监管,向民众宣传要去正规药店买药、听从医师的医嘱--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做好一点,许多儿童“被退烧”的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切奇博士十年前就向中国发出忠告,但不知这十年来有多少祖国的花朵受到了伤害,今后还有多少年整个医疗体系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未来。我们寄希望于中国的医疗系统改革,也呼吁当务之急,中国父母应首先行动起来,主动学习科学的医疗知识,运用物理降温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免于“被退烧”。

  小贴士: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如果孩子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将孩子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

  5、睡冰枕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6、使用退热贴比较安全、方便有效。退热贴的凝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安全地将热量带走,即用即贴,也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同时避免毒副作用。购买时要注意选择含水量高的退热贴,如兵兵、冰清等品牌。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