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鸿沟戏剧大会,探寻戏剧和教育的答案

2019-08-15 14:05:15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也是整个教育行业的热议话题。在学校之外,现代社会下的家庭背景走向多元化,社会环境也更鼓励孩子个性化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面对这些转变,如何更包容地支持每个孩子成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和身边的人,建立社会化意识,甚至是应对孩子的特殊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挑战。

  戏剧,是一种复杂、多维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个整合教育的工具,广泛吸引了教育从业者的注意。除了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艺术修养,戏剧还持续给予他们养分,滋养孩子的创造力、健康心理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戏剧,融合戏剧和教育的创新方法

  当商业机构的进入儿童戏剧教育领域,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以培训技能和技巧为目的的艺术教育和戏剧教育,比如乐器演奏、舞台表演,当灌输式教育披上艺术科目的外衣,孩子拥有了新的技能,但他们真实的内心并没有被“看见”。在琳琅满目的艺术科目中,教育戏剧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教育戏剧开始于上世纪初的英国,在二战后已经有了雏形,多萝西·西斯考特、盖文·伯顿、大卫·戴维斯、爱德华·邦德等教育戏剧家不断影响它的形式和教学模式。相较传统戏剧教育注重的“声、台、形、表”,教育戏剧赋予孩子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和主动权。在一堂典型的教育戏剧课上,老师会带领孩子们进入角色,在角色和剧本框架下展开想象,将自己“放置”在角色的境遇中,一脚站在现实中,一脚踏在虚拟境遇中,观察、思考、体会、互动,再用语言、绘画、表演等各种形式展现出来。

1

  在这种探索式的学习形式中,孩子被赋予极大的主动权,他们被鼓励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同时在戏剧的虚拟环境中,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也极大锻炼了表达能力、自信心,并提升了艺术和文学素养。

  戏剧融合教育,内容、师资,缺一不可

2

  在抓马宝贝.教育体验中心从事多年教育戏剧工作的一位老师说: “戏剧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并建立自信。进入戏剧模式中,孩子逐渐成为自我的旁观者,从而了解自己,并探究他人的思想和感情,进而培养同理心,理解、尊重他人。”

  但是另一方面,使用戏剧进行教育的一大瓶颈在于内容。无论是古典名著、经典话剧、西方戏剧,都需要经由专业人士再创作,产生孩子能够理解的、与他们生活和成长相关联的内容。而从事戏剧教育,需要教师在戏剧理论和实践、心理学、社会学全方位提升。这些,都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难以一蹴而就。

3

  在西方,教育戏剧经过数十年发展,内容、师资和实践经验都有了长期积累,但中国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变迁,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什么才是最适合中国少年儿童的教育?什么才是适合他们使用的戏剧教育工具?

  教育政策与课堂实践之间的鸿沟

  今年夏天,一群来自中国和欧洲最顶级的戏剧与教育实践者们相聚北京,8月17、18号,他们将为教育行业从业者带来一场戏剧与教育碰撞融合的思想盛宴——“直面鸿沟戏剧大会”。

4

  他们当中有在中国从事了十年儿童教育戏剧实践和研发的专家和资深教师,在过去十年间,他们与近千名孩子一起工作,深入幼儿园和小学,创作剧目,研发课程,开展师资培训。会议嘉宾还有从希腊、匈牙利、爱尔兰、英国、挪威远道而来的国际领先的戏剧和教育学者和活跃在一线的专家,他们长期与不同的语言、文化、社会背景的孩子一起工作。

  他们将分享戏剧作为艺术形式的教育功用,戏剧在在学前、小学和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这些学者、专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从业者一起,在工作坊、创意马拉松、座谈等直接的工作流程中,练习从戏剧、剧场、研究、培训、运营、评估等角度策划教育戏剧项目,展开实践。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形式能够解决家长和孩子的所有需求。在“灌输式”应试教育的长期浸淫下,教育从业者需要更激烈的思想碰撞来激发反思和创造,也需要长久的努力和经验,构建属于中国、具有世界视野的素质教育实践。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