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穴位的养生法

2021-07-02 19:11:24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养生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关注了。很多朋友会选择中医经络穴位进行养生,不仅仅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而且也会让疾病入侵率降低。那么,中医经络穴位的养生法有那些呢?  

中医经络穴位的养生法

  三阴交: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足三里:它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例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一旦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便秘、泄泻等症状,都可以按足三里穴位来进行保健。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最佳。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中医经络学说介绍

  中医学说主要分为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其中,经络是指人体内气血运行、沟通上下内外以及联络脏腑的通道,主要分为经脉和络脉。了解了经络,那么经络学说就是研究人体经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相应脏腑之间关系的学说。中医的经络学说很好的补充了藏象学术,各种中药的归经就是以它为基础的。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人体内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最主要的是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这十二条经脉被称为“正经”。其中每一经络会有相应脏腑与其联属,这些经络就像一张网,在内外部的组织器官之间构成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体外的邪气会沿着经络传到脏腑,体内的病变也会在外部有不同的表现。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